对于爱体面的司机,开着脏车上街,等于不洗脸就出门。所以,每天他们喜欢把自己的爱车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开着上街。只有很少的人能想到:汽车洗澡有一天也会带来大麻烦。北京市政协委员邢爱义就是想到这点的其中一位。据介绍,目前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350万,假如清洗一辆汽车的用水量约为0.16吨,若以350万辆汽车每周清洗一次计算,北京市每年洗车用水量达到3000万吨。邢委员忧心忡忡地说:“2006年报道的是每年洗掉一个昆明湖,现在已上升到每年洗掉12个昆明湖。”水务局对这个数据是认可的。事实上,洗车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危机。央视消息,去年5月份,持续干旱少雨的天气,让甘肃省金昌市出现严重水荒。当地政府紧急决定,在22天内,全市范围内暂停游泳、洗浴、洗车、纯净水生产等非生产性供水,监管不力的将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我们知道,全国汽车保有量是个天文数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急速攀升。当它们统统享受着“水花四溅”的快乐时,中国的“水表”就要飞速转动。
难道还有人怀疑吗?金昌的现象,完全可能在其他城市上演。众所周知,我们是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现有六百多座城市,几乎个个大声叫“渴”,相互争着抢水喝。这种情形下,汽车的“洗澡水”,实际上用的就是居民的饮用水。形势看似严峻,但各方人士好像并不着急。比如,有专家提出建议,企业花8000多元钱就能建一个中水蓄水池,可进行中水洗车。以北京为例:每天70万吨中水产量,利用率却不足40%,而中水洗车只占其中的1%。对此,邢爱义委员曾提案建议逐步禁止清水洗车,而是利用再生水(中水)洗车。遗憾的是,迟迟不见回音,大约是有关部门嫌“麻烦”吧?另据了解,前段时间一种由国外引进的无水洗车技术进入市场,这种技术最大奥妙在于亮洁剂,它能让灰尘和车漆分家,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用抹布即可很快将车洗净,基本上不用水。而且,据技术人员讲,除节水之外,无水洗车技术还具有不伤车漆的优点,每清洗一次收费在15元至20元左右。对这种新技术,既不见有关部门积极推广,也不见车主踊跃支持,最后只好自生自灭——可能还是大伙儿嫌“麻烦”吧?既然有关部门和公众都嫌麻烦,那我们就眼睁睁地瞧着“昆明湖”一点点地干涸、萎缩吧。
北京只有一个昆明湖,就像杭州只有一个西湖、武汉只有一个东湖,它们都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和骄傲。我不相信,这世界会有人为了冲车而宁愿把昆明湖变成盛满泥沙的“盆”?长久以来,制造商对造车技术津津乐道,争先恐后地把汽车造得又大又豪华,但很少有人对洗车技术投入研究,因为人们觉得这事与己无关。车跑得快一点或慢一点,或多个“鼻子”少个“尾巴”,有那么重要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规模化、节能化是未来洗车业的发展方向。无水洗车和循环水洗车等新型节水防污洗车技术,不仅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有效利用,而且有利于环保,代表着洗车业的发展方向。现在,有人提出“无车日”,有人组织“每周停驾一次”活动,但好像没人提出“不洗车”的建议,这无疑形成汽车社会的一个空白。或许用不了多久,所有的车主都会被一个问题逼到墙角——要昆明湖?还是要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