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反映,自己在商场购物时遭遇“贴身式”服务,不胜其烦。调查发现,许多商场里的导购和销售人员对顾客过度“热情”,已经成了购物干扰。如天津市民孙女士几次去住所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购买牙膏时总会遭遇到导购小姐的“贴身式”服务,而且总是劝说孙女士购买某个品牌的牙膏,受到干扰的孙女士一气之下干脆换到另一家超市购买日用品了。
(据《渤海早报》)
现在的商场比过去规模大、档次高,购物环境也更好。但有一点却不尽如人意,一些促销员喜欢“贴身紧逼”。笔者就曾遭遇这样的尴尬,一次我和老婆去超市购物,老婆在挑洗发水,我则被一个推销护手霜的女促销员拦住了,不由分说,促销员就开始推销起来,边介绍边在我手背上抹起来了,我连连躲闪,可还是被老婆看到了,很是不爽,沉着脸转身就走。事后我连连解释纯属无辜,老婆则硬说我是被美女勾住了魂。你说冤不冤?
如今,商家的这种过度热情不在少数。其实,消费者喜欢的是气氛宽松、自由选购的购物环境,有什么不明白的向促销员问一下就足够了。可商家却不这么想,安排大量销售代表、促销员“守株待兔”,只要有顾客过来,立刻上前“游说”。促销员恰如其分地向顾客介绍商品本无可非议,可若是渲染过度,就给人以“王婆卖瓜”之感了。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很多促销员为了推销商品施展“十八般武艺”,围追堵截、喋喋不休,有时还不惜使用“美人计”,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就把护肤产品涂到你手上、把衣服套到你身上了,然后一个劲地夸好。人家这么热情,顾客咋办?不掏“银子”买点东西似乎说不过去,往往就稀里糊涂地把自己并不需要或不适用的商品买回了家,回家后便后悔不迭。
做事情要讲分寸,正所谓“过犹不及”。促销员过度热情从某种程度上会剥夺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甚至造成尴尬局面。从商家的角度讲,如果被纠缠不休的消费者出现了逆反心理,我偏不买推销的品牌,或者干脆去没有“贴身服务”的商场购物,商家岂不是损失更大。所以,千万别“逼”消费者挂出“非请勿扰”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