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管理是相对于卓越管理而言的,当卓越管理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一般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在进行次级管理;当卓越管理往往有以高科技为标志的管理工具时,管理者就可能用对管理工具的引进来代替卓越管理的追求,有意或者无意地陷入次级管理。而当次级管理被以高科技为标志的管理工具包装起来的时候,就更加隐蔽,对企业危害就更大。因此在这个科技创新的时代,管理者要想走出次级管理的怪圈,就必须摆脱笼罩在它头上的科技幻象。
首先,为了提高内部绩效,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管理工具,但是不能依赖它。在引进绩效管理工具的时候应当注意,别人创建绩效管理体系是为了进行卓越管理,而我们如果依葫芦画瓢,那已经是在进行次级管理;别人在使用绩效管理工具时出现了次级管理的苗头,我们还要拿来当作法宝,那就只能是重蹈覆辙。
其次,为了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我们要利用管理工具去攻关,但是不能制造幻象。企业为了获得商机,在管理工具上达标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这种达标只是为了应付检查,那并不能带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当企业碰到生存和发展瓶颈时,理应利用管理工具组织攻关,打造突破瓶颈的新“法宝”,以便在同等的市场压力下脱颖而出。但是如果固守已有的管理工具,想方设法减少或消除员工“个体性”与组织要求的差异使之更适应既定管理工具的要求,就会挫伤员工的创新精神。
再次,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我们需要利用管理工具“复制”经验,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核心价值观。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之后,管理者往往希望把企业做大做强。问题在于,在实际的运作中,管理者并不是靠核心竞争力的凝聚而是在进行资本腾挪。当管理者要求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符合自己预先制定的模式时,相关利益主体也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对这种模式做出特殊的解读,于是就产生了价值观的分歧。因此,管理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才能真正培育出过硬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