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局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家质检总局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提升质检水平、服务科学发展”这个核心,着力在“七个突破”上下工夫,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一、在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上实现新突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只有思想解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具体做到“三真”:一是“学”字上下真功。二是“悟”字上求真谛。三是“用”字上见真效。江苏检验检疫局着力解决在内部管理、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业务改革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努力把各个阶段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江苏检验检疫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认真研究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二、在推进依法行政,改进检验检疫管理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总体部署,结合江苏检验检疫工作实际,对江苏检验检疫系统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重新审视研究,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进展: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加快推广区域化管理模式,继续促进江苏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提高。二是积极推进监管模式改革,在加强对重点敏感商品的检验检疫监管的同时,优化完善过程检验、抽批检验等新的检验监管模式。三是加强口岸检验检疫监管能力建设,确保重大疫情不从江苏口岸传入传出。四是加快建立进出口产品质量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快建立抓源头工作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三、在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认真学习领会王歧山副总理对质检系统提出的“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以及王勇局长提出的“加强监管是对企业最大的爱护和服务”的工作要求,从“管”字当头向强化服务转变,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一是广泛听取地方政府、企业和群众的意见,推出有效服务措施,提高检验检疫部门在社会公众中的认可度和公信力。二是为促进江苏外贸出口又好又快发展,先后制定了《促进江苏外贸出口的十二项优惠扶持措施》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企业工作的十项措施》。三是转变服务观念,建立一种长效服务机制。
四、在提高执法把关能力,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监管上取得新突破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充分认清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无小事,要警钟长鸣,举一反三,查一查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方面还有哪些是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深入查找在业务规范、业务流程、产品监管环节方面还有哪些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江苏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要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进口敏感商品和大宗资源性产品及民用商品的检验监管,进一步提高检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内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
五、在提高资源整合与保障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综合效能,提高保障能力,是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之一。一是加大机构与人力资源的整合力度。二是加大技术设备资源整合力度。始终树立技术执法理念。充分利用好65个实验室,充分发挥好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8个区域性重点实验室的龙头功能,建立起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技术过硬、保障有力的江苏检验检疫技术保障体系。同时,要积极探索与社会检测资源合作的有效形式,提高综合检测实力。
六、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过硬的干部队伍是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王岐山副总理就提出了“人的质量”问题,深刻指出了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各级领导班子和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论武装,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积极探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我们今年启动的“检地”干部交流制度,走在了全国系统前列。还在全国质检系统内率先推行岗位技能培训工程,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质检系统推广。
七、在完善检验检疫系统内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江苏质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实施了多种新型内部管理方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我们的内部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此,要深刻反思,明确工作思路,梳理现有管理制度,从自己身边查找内部管理不到的工作项目和原因,找出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和管理的真空地带,加以研究解决。同时,强化政策理论研究工作,发挥系统内专家优势,加强内部管理、监管模式等政策和制度的科学论证与定期评估,加速成果转化,配合做好现有管理制度的立、改、废等工作,使全省系统内部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