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适时决策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决策始于看法

  绝大多数论述决策的书都这么说:“第一步是搜集资料。”但是,管理人员都知道,人们进行决策并不是从真相开始,而是从看法开始的。而看法只不过是些未经检验的假设,除非经过现实的检验,并没有什么价值。为确定真相是怎样的,先要确定相关的标准。这是有效决策的关键,并常常是最易引起争论的地方。

  但是,有效决策也并非像许多有关决策的著作所宣称的,是由于“对真相取得一致看法”而做出的。做出正确决策所依据的标准,是由于各种不同看法的交锋和冲突以及对互相竞争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认真考虑后才得到的。

  决策者只有从看法开始,才能发现决策是关于什么事的。人们所提供的答案当然是各不相同的。绝大多数看法上的分歧,反映了一种潜在的——常常是隐蔽的——关于决策实际上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分歧。因此,有效决策的第一步是确定各种可能的问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懂得,人们干事情并不是从寻找事物真相开始的,而是先从想法开始的。人们总是先有想法,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硬要他们先寻找真相,然后再采取行动是不可取的。那会使他们寻找所谓的真相来凑合自己已有的结论,而这并不难。

  唯一缜密的方法,唯一有利于我们用实践来检验想法的办法就是“先有想法,后有行动”。决策是从没有经过测试的假设开始的,而这恰恰就是决策或科学研究的唯一起点。我们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假设,我们不会为假设而争论不休,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它们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哪些假设成立,因而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考虑;哪些假设站不住脚,必须被弃置。

  因此,有效的决策者鼓励提出各种看法。但他也坚持要求提出这些看法的人用现实来检验看法,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因此,有效的决策者往往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了检验这项假设是否正确,我们必须了解些什么?”、“要使这项假设成立,需要些什么事实?”他使自己和一同工作的人习惯于仔细考虑并确定必须寻找些什么、研究些什么、检验些什么。他还坚持认为,提出想法的人也有责任说清楚:人们可以并且应该期待和寻找什么样的事实真相。

  吸纳不同意见

  有效的决策绝非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做出来的。只有通过对立观点的交锋,不同看法的对话,以及从各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中做出一种选择之后,管理者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因此,决策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在没有不同意见之前,不要做出决策。

  做决策之所以需要有不同的意见,有3点理由:

  第一,保证决策者不受组织中某个利益体的束缚。每一个人都在某些方面对决策者有所要求,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恳求者。

  第二,只有有了不同意见才能为一项决策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项决策被证实为错误的可能性是高度存在的——这或者是由于它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或者是由于情况的变化使得它变成错误的。如果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仔细考虑了各种备选方案,那么假如原来的决策行不通,就能拿出已经仔细考虑过、研究过的补救方案。如果没有这样的备选方案,当实际情况表明一种决策行不通时,很可能使决策相关方遭到惨重失败。

  最后,不同意见是激发想象力所必需的。第一流的想象力并不是随处可见的,但也并不像普遍认为的那样稀少。但是,想象力需加以挑战和激发,否则将被表面看来正确而实际上却是虚假或不完全的意见所迷惑。

  不同意见使可能有理的看法转化为正确的看法,使正确看法转化为良好的决策。

  决策与风验并存

  有一个问题是有效的决策者必须回答的:“究竟要不要做决策?”管理学家认为,任何决策都是有风险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决策。早在几千年前,医生就有这么一条原则:如果病状会自行消失或不至于恶化而且不危及旁人,就不要做任何决定。

  有些情况,不必采取任何行动,事情也会正常地发展下去。如果对于“我们不采取行动会怎么样”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事情会正常地发展下去”,那就不要去干预。还有些情况,虽然使人烦恼,却并不重要,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那也不要去干预。当不采取行动则情况可能恶化时,人们才必须做出决策,但是懂得这个道理的管理者往往不是太多。

  绝大多数的决策处于两种极端之间——问题不会自行消除,但也不会变得严重恶化。换言之,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我们也完全能够生存下去。但是,如果我们采取行动,就能使情况有所改善——虽然不是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决策者应对采取行动需付出的努力和风险以及不采取行动的风险进行比较。这里并不存在着一种正确决策的公式,但指导方针却是极为清楚的,所以在具体情况下做出决策并不困难。

  事实是,从来没有什么“完美无缺”的决策。人们始终必须付出代价,牺牲一些愿望。人们始终必须在各种互相冲突的目标、互相冲突的看法、互相冲突的优先顺序之间进行平衡。最好的决策也只是一种风险。管理者始终存在着一些压力,要求决策者做些妥协以便赢得人们的支持,安慰那些强有力的反对派,或者两面下注以防范风险。

  要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效的决策,决策者必须在开始时只坚定地问“什么是正确的”,而不问“谁是正确的”。但是,如果管理者不是从最能满足客观要求的决策出发,最终就会做出错误的妥协——放弃了基本要点的妥协。

  尤其重要的是,决策之前不应考虑“哪些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以及“哪些最好不提出以免遭到反对”。人们担心的事往往不会发生,而没有考虑到的反对和困难却突然冒出来成为不可克服的障碍。换句话说,人们如果从“什么是人们可以接受的”这一问题出发,会无所收获。而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却失去了得出有效答案的机会。

作者:雷鸣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