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在甘肃省应急处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电视电话会议上,甘肃省质监局武敬东局长做了大会发言,在通报甘肃省质监系统前一阶段加强乳制品监管工作情况同时,强调了甘肃全省质监系统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将要采取的工作措施。
武敬东局长指出,“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甘肃全省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和部署,快速反应,强化措施,全面展开了应急响应。
9月9日,甘肃质监局从《兰州晨报》获知相关信息后。当即指派食品处负责人前往住院婴儿较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调查了解,并紧急召开会议组成了应急工作小组,以紧急专报将调查情况报告了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
同时,通知发现患儿较多地方的质监部门连夜进行突击检查。9月10日,即向河北省质监局发出了《关于请求协助调查三鹿集团婴幼儿配方乳粉有关情况的函》。在初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9月11日,我局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全省质监系统对辖区内所有经销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慧幼”系列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检查,凡发现该产品的,立即责令暂停销售,并就地封存。
从9月9日即晚开始我们安排甘肃省质检中心克服困难对全省各地所抽的乳粉样品不间断进行检测,同时,对部分样品派专人乘飞机送国家质检中心复检。从目前甘肃省内检验和送国家质检中心复检的情况看,我省乳制品企业的产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根据甘肃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甘肃质监局于9月13日上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扩大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检查范围,对国家免检产品和名牌产品中的食品类产品,一律开展监督抽查,实行严格的抽样检验。
9月16日向甘肃省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派出了质监部门的驻厂监管组,共派监管人员105人。目前,这些人员已经全部到位,按照要求和规定严格监管。与此同时省质监局组成了三个乳制品监管工作督导组,已于17日10点奔赴各地开展督查指导工作。
截止9月18日18时的不完全统计,甘肃全省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697人次,检查生产和经营企业8507户,查封“三鹿牌”系列奶粉18.97万袋;向甘肃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专题上报处置情况报告13期,并及时向媒体通报了我省乳制品检测结果和群众关注的有关情况。
武敬东局长强调,下一步,甘肃全省各级质监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强化监管,以确保我省乳制品等食品生产质量。
一是强化责任,对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实行严格监管。各级质监部门要切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国家质检总局对处置奶粉事件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坚持从源头抓治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和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液态奶和奶粉在内的所有乳制品实行严格的监督抽查和执法监管。
二是加严实施检验监管制度,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由驻厂监管组负责,对所有乳制品企业的生产现场、生产环节、原辅料收购检验,以及出厂检验和其他相关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核实,帮助指导企业整改完善。每个企业都要确定监管员,所有的乳制品每一批都要严格检验,检验合格的必须经监管员签字后,方可出厂销售。出厂销售的乳制品出现质量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所在地质监部门负责人和驻厂监管组人员的责任。
三是扩大强化监管检查的范围和力度,对国家免检和名牌产品中的食品类产品严格进行监管抽查。对确定为国家免检的食品类产品和中国名牌、甘肃名牌产品中食品类产品,一律开展严格的监管和监督抽查。在整个监管抽查工作中,按照省局在“奶粉”事件发生以来,所连续发出的《关于开展奶粉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扩大乳制品专项检查范围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制品生产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加强乳制品和食品类免检产品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所提出的工作措施、规范和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强化监管力度。
四是加强对乳制品等问题食品的执法检查处理,及时报送和发布信息,引导消费。要在前一阶段开展执法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生产经营企业问题奶粉等食品的执法检查力度,不留死角,并做好不合格产品的销毁工作。要继续落实每日报告制度,对最新检验结果及每天监督检查情况,要及时报告并通报相关部门,适时向社会公布。在全面曝光、严厉打击问题奶粉的同时,扶持和宣传优质产品生产企业,引导消费,做好稳定市场秩序的工作。
五是认真落实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举报奖励制度,积极探索强化监管措施。要认真对待群众投诉、举报、咨询的质量安全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并从中发现问题的线索,分析原因,追根溯源。全省各级质监部门要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引导社会力量举报食品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案件线索。对查明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有贡献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同时,要积极探索改进监管制度和措施,不断强化食品等关系人体健康安全产品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