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是名牌,近看像名牌,细看是假名牌。近日记者采访时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不少车站商铺都在热销两种标称“营养乐线”和“动力快线”的饮料。这两种饮料的外包装无论从颜色、图案还是从文字称谓等方面,均与名牌产品娃哈哈的“营养快线”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误把其当成“营养快线”购买消费。
2月26日,记者在南宁市北大客运中心采访发现,这里的小店铺几乎都在销售两种标称“营养乐线”和“动力快线”的饮料,这两种饮料均有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代号、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等等,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如果与名牌产品“营养快线”对比,人们会发现,这两种饮料与“营养快线”实在是太相像了:它们除了名称与“营养快线”相似外(均有“线”字,均有两个或3个字相同,均为四个字),瓶子形状及包装装潢都与“营养快线”非常相似。只不过“营养乐线”和“动力快线”各自在并不显眼的地方,分别以“天X园”和“康X园”等文字进行了标注。
在南宁市金桥客运站,记者发现“营养乐线”和“动力快线”也在该站的店铺中公开销售。乘客文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上车想买一瓶“营养快线”饮料,可买回的却是“动力快线”。
“我上车时才发现的,没办法退了。后来我又发现,这三种饮料的名称和包装其实都非常相像,不注意看是很容易搞混的。”文先生说。
乘客李先生反映说,“营养乐线”、“动力快线”和“营养快线”这三种饮料,看起来像“三胞胎”,自己曾经多次想买“营养快线”,结果得到的却是“营养乐线”或“动力快线”,由于赶路,退换的打算只好作罢了。
尽管消费者的眼睛“朦胧”,但是商铺老板的心里是最清楚不过的。在南宁市北大客运站一店铺,记者发现摆在柜台上销售的都是“营养乐线”和“动力快线”,左看右看不见“营养快线”的踪迹。当记者坚持要购买“营养快线”时,店主才勉强从冰柜里把“营养快线”抽出来递给记者。
记者发现,不少店铺似乎习惯了把名牌产品“营养快线”“藏”起来,如放在冰箱、货柜底下等消费者不易看到的地方,而把“营养乐线”及“动力快线”放在显眼的地方销售。业内人士张先生给记者“道破天机”:卖“营养快线”利润不大,而卖另外两种饮料利润就大多了。如销售“营养乐线”和“动力快线”,每瓶至少有两元钱的利润,而销售“营养快线” 每瓶利润不到一元钱。
张先生说,更重要的是,普通消费者特别是乘客,很容易粗心大意把这两种饮料当成“营养快线”购买。更何况,每瓶饮料不过几元钱,即使发现自己买错了,往往也懒得退换了。
记者留意到,与市内其他商店相比,“营养乐线”和“动力快线”在车站店铺出现的频率更高。张先生介绍说,车站旅客流动快、来去匆匆,即使发现自己买错了,往往也来不及退换。不像在市内的商店,如果发现自己买错了,消费者便有时间退换。“尽管扰乱了消费者的视线,这两种饮料还是在车站店铺卖得不错。”张先生说。
据了解,鉴于上述3种饮料不但名称很相像,而且外观也很相似,许多消费者认为这给顾客选购带来了不便,甚至可能为店家损害顾客利益提供了便利。
标称“天×园营养乐线”和标称“康×园动力快线”的生产厂家分别为广东惠州某公司和广东中山某饮料厂。记者通过电话分别与这两家企业的销售人员取得了联系,他们都宣称自己的产品在南宁拥有不小的市场份额,但并不认为自己的产品在名称、包装和装潢上与“营养快线”相似或有何不妥。
而“营养快线”的生产企业打假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他们了解到,目前的市场上已出现不少包装外观都与“营养快线”酷似的饮料。他认为,这些产品的生产商存在“仿名牌”或“傍名牌”的嫌疑。目前,“营养快线”的标贴和瓶型正在申请专利。一旦被授予专利权,他们将尽快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
就有关问题,记者先后采访了一些相关部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南宁代办处工作人员表示,通过相关数据库初步查询到,“营养快线”的平面标贴和瓶型都有专利申请的记录,但未见“天×园营养乐线和康×园动力快线”的申请专利资料。而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一名工作人员称,由于尚未经过相关程序的调查,所以现在还无法判定有关厂商是否存在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