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巢湖市牢固树立标准就是市场,标准就是效益,标准就是竞争力的理念,着力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强化保障,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支撑体系
巢湖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意见》,对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制定了《巢湖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和《巢湖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对各示范区进行量化考核验收。为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扶持引导,市、县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市政府从2005年起,5年内,市、县区两级财政拿出8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300万元),用于补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350万元。
打牢基础,建立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
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巢湖市搜集农业技术类、管理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农业地方标准488项,修订省级地方标准3项,制定地方标准96项,使农产品生产做到有标可依,规范操作,基本实现全市主导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生产资料、种苗选择、种养技术到病虫防治、质量检测;从包装贮运到销售管理;从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到深加工产品标准等各个关键控制环节的全覆盖,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安全优质、面向市场的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
源头监管,建立农产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巢湖市把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加大检测设备投入,在巢湖市质检所的基础上,投资300万元兴建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各县区、重点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也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速测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全市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检验监测网络。
典型引路,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示范体系
目前,巢湖市已建成面积3.4万公顷的无为沿江棉花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和县无公害蔬菜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全市共有33个在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居巢区无公害富硒稻米、无公害水产品以及和县无公害蔬菜为3个在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种植面积17.8万公顷,水产养殖面积1.6万公顷,家禽680万只,家畜2万头。示范区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实行过程控制,确保了农产品质量。
打造品牌,建立农产品品牌体系
围绕建立农产品品牌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名牌的培育工作,全市获得安全农产品认证的产品9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0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占全省总数的16%,位居全省前列。除安徽大平工贸集团的大平牌一级菜籽油、安徽槐祥工贸集团的槐祥牌大米两个中国名牌产品外,全市还获得58个省级名牌农产品,名牌总数占全省的1/6。通过推进品牌建设,巢湖市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9个。
目前,巢湖市正全力以赴,进一步增强农业标准化意识,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来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巢湖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