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大量进入寻常百姓生活,伴随而来的电梯安全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影响着广大百姓的安全。浙江省海宁市质监局早介入、早规范,在高层住宅起步较晚的小城市海宁,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力争把电梯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一是构建监管网络,夯实管理基础。与建设部门联合发文,规定在签订物业合同时附加专门条款明确物业公司承担电梯安全管理职责。在全市建立3个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站,在各高层住宅小区确定电梯安全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定期召开会议,组织自查自纠。通过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的方式,实现安全监察全覆盖。
二是加强事前监管,严把安装准入关。通过特种设备安装告知程序,对所装电梯及安装单位资质进行审查,确保电梯出厂手续完备、资质合法。市特检院通过电梯安装监督检验,保证其性能和安装质量。不定期对安装现场进行监察,确保电梯安装符合相关要求。
三是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日常管理。依托海宁市特种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这个平台,广泛开展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能力,提高对电梯突发困人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每逢节假日开展电梯专项检查,不定期召集物业公司及电梯管理负责人和维保单位负责人会议,查找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是建立救援平台,注重应急演练。组建嘉兴市电梯应急救援协作网络,在曼斯顿电梯公司建立了应急协作救援平台与公安110联动,对海宁市各维保单位和维保人员统一调度、就近快速参与电梯应急救援。多次组织开展电梯事故紧急救援演练,邀请全市高层小区、娱乐、商务场所的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参与,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五是加强安全宣传,全社会参与监督。通过新闻媒体、物业公司图板展出、电梯轿箱安全警示等多种宣传方法,加强安全乘坐电梯的宣传,提高业主安全乘坐、困人时正确应对的能力。同时通过12365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举报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电梯安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