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拉长的红色食品产业链
——江西井冈山市旅游景区见闻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嘿罗嘿、挖野菜那个当干粮罗嘿罗嘿,毛主席和我们一起罗嘿罗嘿,天天打胜仗打胜仗……”这首战争年代被红军和老百姓传唱的民谣《红米饭、南瓜汤》,如今已成为一曲经典红歌,唱红了井冈山,唱遍了全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也随着这首歌谣与全国人民越走越近。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由于敌人严密的封锁,红军官兵除一定的粮食供应外,每人每天只有5分钱的伙食费。菜锅里见不到油星,盐也是难得的奢侈品。井冈山盛产红米,价钱便宜,因为米粒粗糙,所以吃下去最顶饿,后来,红米吃光了,红军战士就煮南瓜吃,井冈山上的南瓜又大又多也便宜,稍放点盐,放在清水里煮,顿时香喷喷的,战士们兴奋地说:“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正是凭借这种由“红米饭、南瓜汤”酿造的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才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昔日星火燎原地,今朝风景旅游城。今日的井冈山,千峰竞秀,杜鹃满山,现已成为全国5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在井冈山,吃一顿红米饭、南瓜汤成为吸引旅游的金字招牌,成为井冈山旅游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这种体验式旅游,感受当年的革命传统、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感受那一段红色的历史。
“七一”前夕,记者由南昌一路赶往井冈山茨坪,从平原坦途到盘山公路,最大的体会就是畅通无阻。车至茨坪,别致的建筑掩映在绿树山体间,整洁惬意,丝毫没有别处的粗俗之气。这里是一个纯旅游业的山间小城,大大小小的宾馆、旅馆、招待所多达60家。
茨坪“天街”周边建筑均是典型的徽州风格,粉墙黛瓦,饭馆林立,特色风味总能吸引四面八方涌来的食客。华灯初上,交相辉映,这里聚集了江西特产,红米酒就不用多说,庐山云雾茶、井冈翠绿茶、井冈山野果制成的各种糕点,以及井冈山竹笋、茶树菇、各种竹制工艺品等一应俱全,让人们在愉快出行、吃好住好的同时,还可以轻松采购。星罗棋布的红色景点和生态景区足以让人们流连忘返。井冈山红色旅游在整体规划中匠心独具,运行质量水涨船高,吃、住、行、玩、购形成了协调共生的良性局面。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井冈山市不断拉长红色食品产业链,推出了红米酒、南瓜酒、红米巴、南瓜子等“红色产品”,并把握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种植红米、南瓜,使这不起眼的“红米饭、南瓜汤”,成为井冈山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每逢旅游旺季,各大宾馆推出的以“红米饭、南瓜汤”为主的红军菜肴深受欢迎;各商场、超市出售的由红米、南瓜制成的干货很畅销。
据井冈山市政府负责人介绍,井冈山全面推行ISO14001和ISO9001标准体系,积极开展景区(点)创优达标活动,景区环境卫生、资源保护等方面全面实行了标准化、制度化管理。为规范旅游服务,井冈山市制定了《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设施及服务质量》省级地方标准,并作为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设施及服务质量的工作指南。该标准全面规范了景区各种图形服务标志,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对景区环境卫生要求、服务质量等做了硬性规定;对餐饮、住宿等所有涉及旅游的服务内容都做了详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旅游服务配套功能,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营造了舒适的旅游环境。
为确保食品安全,井冈山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食品生产加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市、乡两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延长了监管链;对全市162家食品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按照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的要求,以乡村、街道为板块,建立完善的区域监管责任制,并加大了粮油、豆制品、水产品等食品监管,严厉查处低劣食品。
如今的井冈山,美不胜收的除了景点之外,还有日益提升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相关链接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道路狭窄,地形险峻,只有5条小路可以出入。在军事上,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影响湘、鄂、赣、粤4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