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以人为本
□注重依法行政
□注重不断创新
□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
□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结合
□与本职工作相结合
党中央领导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向全党和全国人民传递了清晰的信息,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发出了具体的号召,明确了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内容。
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应该突出三个“注重”,搞好三个“结合”。
注重以人为本。纵观古今中外,作为一个执政阶层或执政党,“民本”思想都是执政的首要理念。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党作为没有自己利益、“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长期执政的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党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注重依法行政。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道理很明白,人人都清楚,但对于我们这个具有几千年封建思想影响的国家,“人治”的理念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对于各级掌权者来说,“人治”也有很大的诱惑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的治国方针,治的就是那些手中握有管理权的“官”和“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越来越不可回避。而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各行政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在从事社会管理工作中,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前提。
注重不断创新。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矛盾在变,工作重心也在变。如果我们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形不成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我们必然处处碰壁,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敢于否定自我,敢于超越,敢于创新,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
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继续,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十八大”前党的建设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进一步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本单位中心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要充分利用好“创先争优”活动这一平台,调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使从事社会管理的各级管理者,能够统一思想,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提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并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结合。我们国家历史的发展使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我们的国情。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现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客观规律。任何脱离或超越经济文化现实而论社会管理,只有理论上的价值,而不具有实践的意义。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应该也必须与国家、当地的经济文化等相结合。
与本职工作相结合。社会管理工作需要由实施管理的各个组织机构来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必须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作为严把国门,为外经贸发展服务的检验检疫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永不满足、大胆开拓。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现实,以服务对象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以提升产品质量和维护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秩序为目的,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理念,加强和创新质检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质检管理服务活动,提升企业的质量意识及产品质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创造性地履行好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做国家的忠诚卫士,做企业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