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如何加强风险管理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明确了一项主题——今年,质检部门将把风险管理作为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机制,把风险分析作为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全面建立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机制,对重大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各种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处置能力和水平。针对这一主题,本版热点连线栏目将以电话连线的方式,采访各地质监系统的相关负责人,请他们就“质监部门如何实施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谈谈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以期对质监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建立科学预警机制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河南省洛阳市质监局局长 赵晓政

  “牵牛要牵牛鼻子,只有建立科学预警机制,才能有效化解危机、防范风险。”电话里,赵晓政语气坚定,一针见血地指出质监部门风险管理的着力点和关键点。

  如何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赵晓政思路清晰:“我们洛阳市质监局的总体思路是监管关口前移,变事后查处和整治为事前疏导与预防。”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预警领导小组,以各业务科室、执法、检验机构为平台,以职能职责为核心内容,以事前服务督促为切入点,以会议、难题诊断、短信、函告、现场督办为基本手段,进行全员、全过程、无缝隙预警。

  “我们在区分行业特点、全面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会议预警、重点行业预警、短信预警、诊断式预警、检验提出函预警、约谈预警等监管手段。”赵晓政介绍说,在每个食品消费旺季和倾向性质量热点到来之前,他们根据企业类型和生产热点,及时召开会议预警,并商讨应对措施。他们在每个业务部门专设一名短信预警员,将每一家企业法人和质量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加入到飞信群,及时宣传政策法规,传递知识信息,同时运用短信警示企业依法生产,发布食品、特种设备安全预警信息。他们注重发挥质监部门职能、人才、信息等优势,对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诊断式预警。对于需要周期检验的设备和换发的证照,在周期届满30天之前,他们主动向企业发出提出函,确保设备按期检验,证照依法如期办理。对企业产品定检、抽检结果,他们定期用“红黑榜”在《洛阳日报》刊登,既警示鞭策企业,又引导消费。对于重点行业,如奶制品,他们到生产企业巡查,检查质保体系,抽验出厂产品,定期向社会公布监督结果。此外,他们还由监管人员根据企业类型和生产特点,及时约谈企业负责人,听取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及解决办法的情况汇报;并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建立在全面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深刻把握预警机制的规律、特点,增强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提升质量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唯有如此,质监部门才能实现‘以质取胜、保国安民’的历史使命。”赵晓政说。

  健全制度 创新模式

  山东省胶州市质监局局长 王春先

  提到质监部门实施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王春先深有感触地说:“2008年发生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使我们认识到,质量风险就潜藏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有。因此,迫切要求我们加强风险管理,避免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但是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光靠嘴上说说是没用的,必须要有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王春先认为,要加强风险管理,必须健全制度。一方面要完善质监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查找工作盲点和工作薄弱点;另一方面,也要督促企业巩固、完善和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将企业的主体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王春先介绍说,近年来,胶州市质监局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将风险防范作为保安全的重要防线,以预警、预案、预测和检查为重点,逐步建立起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一抓预警。通过对食品企业进行质量状况分析,及时掌握风险信息,进行科学研判,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风险产品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二抓预案。结合全市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制定本局的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三抓预测。通过实施监督抽查,对各类食品的质量状况作出评价,对不合格食品及时依法查处。四抓检查。组织专门力量对食品企业开展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立即帮助整改,切实从源头把好食品质量关。

  在风险预防的同时,他们还注重创新监管模式、加强技术支撑能力来保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他们对食品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将辖区内的食品企业划分为3类和风险类实行动态分级管理(简称“3+R”监管)。将一般的食品企业根据其质量体系建设、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和日常食品质量状况分为3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巡查次数和监管措施。把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社会高度关注、热点食品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食品企业列为风险类,实行特别监管。同时加大质检实验室建设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保证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预测检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开展风险检测提供有力支撑。

  分类监管 有的放矢

  福建省三明市质监局局长 刘先义

  “当前,老百姓普遍关注食品质量安全,并且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特种设备数量也是与日俱增。在人手紧、任务重的形势下,质监部门如何实施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刘先义在电话中强调了加强风险管理的迫切性和紧要性。他指出,质监部门强化风险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质监部门在履职时如何加强对监管对象的风险分析、监测、预警,系统实施风险管理,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另一个则是引导和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按照相关标准建立起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控制风险点,做到有的放矢。

  “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风险,因此依据风险高低进行分类监管是质监部门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以食品企业监管为例,食品质量直接关系人体健康安全,质监部门要对加工食品的专业性有所了解,知道某一指标不合格会对人体导致什么危害,也就是确定其风险高低,在此基础上对加工食品企业进行风险监测。”刘先义介绍说,三明质监部门在监管食品生产企业的做法是,根据直接入口和非直接入口、液体和固体、物理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将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分为A、B、C、D四类,比如A类包括乳制品、白酒、饮料、糕点和肉制品等重点食品生产企业,D类就是指大米、茶叶这些一般性食品生产企业。对于A类企业要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对于D类企业则进行一年两次的常规性检查。当然这种根据风险高低分类监管的手段同样适用于特种设备监管和行政执法。

  “在关注两大安全的同时,质监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中,还要做到三点,即抓热点、攻难点、防盲点,发挥有限的力量,做更多的事,扩大监管效果。”刘先义说,所谓的热点事件、工作难点和工作盲点都可能隐藏着高风险,因此,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加强这3方面的工作,防患于未然。

  在监管企业的同时,质监部门要引导企业贯彻标准,如ISO22000质量管理标准、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质量管理标准,依据标准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把自身管理好了,就能自己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这就从源头上防范了风险,达到了治本的效果。”刘先义说。

作者:甄书秀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