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过度包装不仅浪费资源、加剧环境污染、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5月份以来,浙江省质监系统在全省扎实开展了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全面开展以“四节六商品”为主要内容的限制过度包装监督检查工作。针对端午、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期间易出现过度包装节日商品的状况,重点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开展了对粽子、红酒、月饼、茶叶、杂粮、化妆品的计量专项检查;同时对相关获证生产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从源头上遏制商品过度包装。据初步统计,全省共出动1490人次,检查各类生产企业及超市、商场、酒店等单位564家,共抽查各种节日商品720批次。对于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已责令相关企业及时进行整改,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净化了节日商品市场,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二是通过举办标准宣贯会、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了国家强制性标准《月饼》(GB19855-2005)、《限制商品过度包装 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和《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计量检验规则》(JJF1244-2010)的宣贯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组织各种宣贯培训28场次,累计培训相关企业人员1131人。
三是大力开展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宣传活动。以“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为载体,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以及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向群众宣传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积极倡导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消费理念,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治理过度包装工作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