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今年以来,为增强国家对棉花市场的调控能力,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进口部分棉花充实国家储备。本次中储棉入储以美国棉花为主,共计3.2万吨、1600个集装箱。储备棉从入关到开始存放仅有一个月时间,然而在绍兴检验检疫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看到了——
时间紧、要求高、任务艰巨,这既是绍兴检验检疫局第一次开展进口储备棉入储检验工作。如何完成这次重要的政治任务?绍兴检验检疫局细心筹谋,精心准备多套工作方案,抽调力量全情投入,每一个阶段都与入储工作紧密配合,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从5月21日首批进口储备棉开检,到8月20日最后一份证书出炉,绍兴检验检疫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考验实力的战役。”
“棉花姑娘”战高温
由于本次进口储备棉有3.2万吨、折合1600个集装箱、14万包,并且入储检验工作要在1个月内全部完成并入库,别的不说,整批棉花仅抽样一个环节就要抽取15000个小样,工作量可想而知。绍兴检验检疫局抽调了6名骨干检验员,全力以赴做好现场检验工作。在该局,笔者见到了纺检处工作人员师利芬,这位瘦瘦小小的北方姑娘,带领纺检处5名年轻检验员,全身心投入进口储备棉检验第一线,同事们戏称她是“棉花姑娘”。
从5月21日起,每天都有30个左右的集装箱到达绍兴,最多一天达到52个,运输车排起了长龙。师利芬和她的同事们,每天从早晨7点开始,就在1米多高的工作平台上跳上跳下、跑前跑后,对过秤、抽样、过皮重、开包检验、集装箱检疫等进行全程监管,每次都要忙到晚上9点多才收工。回到单位后,他们还要加班加点做好单证的审核、计算、复核、出证等工作。“全部工作完成后,所有单证叠起来比一张办公桌还要高。大家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师利芬笑着说。
和一般人想象的棉花又白又干净不同,进口棉花检验现场却是灰尘扑鼻、棉絮到处乱飞,检验员们一天工作下来,就成了脸孔灰黑、浑身湿透的“灰姑娘”。事实上,在闷不透气的库房里,随着棉垛不断加高,检验员要长时间高仰着头清点、检查棉包,一天下来脖子经常会酸痛得无法转动;他们还要帮助掏箱手徒手从又厚又密实的棉包里抽样,一个集装箱掏9次,一天30个集装箱要掏270次,第二天双手就变得又红又肿;掏箱机的尾气混杂着大量的灰尘、棉絮,很多人都咳嗽不止、嗓子干哑得说不出话来;更有人因为在热烫的集装箱间跑来跑去脚底起了水泡……但没有一个人喊累、更没有一个人退缩。
六只死猫“报”险情
进口棉花容易携带疫病、疫情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入境。“每一次掏箱完毕后,我们都要用手电筒仔仔细细地检查集装箱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可疑的携带物。”师利芬告诉笔者,棉子、草子、土粒、昆虫以及其他动物,这些都有可能携带疫病疫情,一旦发现必须严格清除并作适当的检疫处理。3个月来,他们发现过杂草、黄豆、蜘蛛等不少违禁入境生物,最大一次是6月份在一次现场检验中发现一个棉包上有6只死猫。
当天上午9点多,师利芬正在一边指挥工人掏箱,一边核对批号、清点棉包数量。这时她发现棉包一角的颜色呈深红色,师利芬立即与工人一起把棉包翻过来,发现棉包一侧压着6只小猫的尸体,血污和压扁的猫尸散发出阵阵恶臭。师利芬立即用塑料袋盖住棉包、保护好现场,并立即通知了本局动植检处。绍兴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立即派出4人的防化小队,将6只死猫夹走,切除了棉包的污染部分,并予以集中火化,然后对棉包和集装箱进行了熏蒸处理,将可能发生的疫情彻底消除。
除了严格检疫之外,绍兴检验检疫局检验人员还非常注重进口棉花的质量问题。受潮、受污染、发黄、发黑的棉包一律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一些棉包因为渗水、渗油的原因,变成了黄色或黑色;还有一些棉花在运输过程中外包装受损,导致棉包破裂、棉花受污染,这些都经检验员备案,作为不合格棉花直接堆放在问题棉花仓库,等候最终凭证索赔。
“小试牛刀”测检能
如果说,前方检验员们在现场的日夜奋战是努力把好进口储备棉的第一道关,那么绍兴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棉花检测实验室,则是从技术上把好了第二道关,从而及时反馈进口储备棉的品质情况和问题,及时出具检测报告。
作为全国14家棉花品级实验室之一,位于诸暨市的绍兴检验检疫局棉花实验室,每个工作日都会收到从浙江省各地棉纺企业发来的、从20多个集装箱中抽取的样品。而这次进口储备棉检测工作,每天的样品范围更是达30多个集装箱。“相当于每天要做从50多个集装箱中抽取的样品检测,工作量非常大。”实验室工作人员钱志华告诉笔者,具体的检测不仅包括目测品级、棉绒长度,还要用仪器测量棉花的细度、强度,并对照相关的进口质量标准来判定进口棉花是否合格。为了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浙江检验检疫局专门抽调了10余位实验室检测人员,支援绍兴检验检疫局共同攻坚。
由于样品是从绍兴市区运送到位于诸暨市的棉花实验室的,同一个批次的样品有时候未必同时到达。为了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先运达的样品必须存放在恒温恒湿仓库里,实验室工作人员们就放下仪器当起了搬运工。不仅如此,在紧张的检测工作中,还伴随着“意外惊喜”。钱志华笑着说,6、7月适逢梅雨季节,极端天气多次出现。有一次下雷阵雨,实验室突然断电,前面做的数据“全军覆没”,大家只能重新整理数据。“辛苦并快乐着,这就是我们那时候的工作状态。”
在绍兴检验检疫局的不懈努力和全力配合下,这批3.2万吨的进口储备棉已圆满完成了入储工作,并且经检测总体质量良好,只有65包因为渗水、受污染等原因需要索赔。目前,中储棉总公司已根据绍兴检验检疫局出具的单证,向出货方提出了索赔要求并得到了对方的首肯。
近日,中储棉总公司将一块写有“精诚协作为国检、务实高效履天职”的匾额送到绍兴检验检疫局局长蔡渭明手中,感谢绍兴检验检疫局积极开展中储棉检验工作,严把质量和检验检疫关,为中储棉首批进口国储棉顺利入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