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防范信息化风险已经成为信息革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乃至不断走进信息社会必须积极有效应对的必须选择。
全面推进质检信息化是实现“质量强国”的重大举措和战略选择,质检信息化与世界的信息化应是同步的,基本要素都应是信息技术、信息装备和信息管理科学有机的结合,因此,质检信息化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一是灾害风险。这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建设不可遇见、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所面临的自然灾害性的风险。如地震、海啸、台风、陨石、太阳风暴等自然界形成对人类的危害。这对人类发展是共性的,我们当然也面临。
二是装备风险。信息化是由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生产而形成的现代化装备构成。它的经历程度对环境、对工艺、对管理、对运维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所有装备自身存在着极高的风险。
三是技术风险。信息化是由高技术构成的,可以说是各种技术的集成,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集成管理技术。这些技术是否能科学有效地合成、运用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四是操作风险。信息化的装备、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维都需要有客观主体的操作,这种操作水平、操作管理、操作规范、操作慎密对信息化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五是管理风险。信息化离不开科学的管理,这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管理。管理制度、管理环节、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对任何责任意识都会对管理造成影响,对此也会对信息化管理造成风险。
六是责任风险。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有关键的风险点,责任当事人的意识、状态、环境、组织是否科学可控也会影响到当事人的责任风险,影响到系统风险,影响到信息化风险。
信息化的风险存在可举很多例子,是一种必然,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防范信息化风险已经成为信息革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乃至不断走进信息社会必须积极有效应对的必须选择。
一是梳理风险。信息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已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统计、汇总,建立风险数据库。运用风险数据库对以往风险进行归类、汇总、梳理,找出规律与特点,为防范风险奠定质和量的基础。
二是预警风险。在梳理的基础上,对风险采取分类分析的办法,对风险类型、风险行业、风险时段、风险环节等进行分析评估,根据种类、时段、环节作出预警分析。并在些基础上提出预警对策与策略。
三是防范风险。首先要认识风险,提高风险意识,增强防范风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其次是制定风险预警制度和预案制度,预警制度要科学可行,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时关键的一环要做好必要的应急演练;第三是切实搞好防范风险软硬件建设,要及时跟踪风险的变化和风险防范技术的提升,技术绝不能落后,同时加大对各种保障资源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