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山东省青岛市质监局召开了全市质量认证工作会议暨食品监管座谈会。会上传达了国家质检总局和山东省质监局质量认证工作会议精神;对2009年质量认证工作进行了点评,对2010年质量认证工作、开展“质量提升”活动进行了部署;调度了2010年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和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培育摸底情况;解读了《2010年青岛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总结部署了近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就食品安全监管进行了座谈、讨论和交流。青岛市质监局王建副局长出席会议,青岛市各区、市(分)局分管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2009年全市质量认证工作在开拓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等方面有了提升和发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进全市质监事业正规化、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建副局长指出,要做好2010年的质量和认证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必须总结和发扬四个方面经验:一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职责、打造流程,狠抓“队伍、技术、制度、文化”四项建设,推动质监事业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是目前全市质监系统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全系统要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以质取胜战略,既保持增长又提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二是必须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发展作为质量认证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方向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工作的有效性和贡献率。三是必须牢固树立“大质量”的观念。广泛凝聚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推动合力。必须牢记“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广大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是做好质量的根本保证。”四是必须发挥全系统整体优势。做好宏观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监督检查、技术支撑等多方面的职能作用;必须全系统上下一致,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发挥综合优势和系统优势,不断开创新局面。
王建副局强调,全系统要充分认清当前质量认证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形势,把握问题和薄弱环节。他指出目前宏观质量管理工作深层次上问题是,对质量管理基础理论和政策研究不够,质量管理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质量水平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依靠什么手段和方法来建立依靠政府、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大质量”工作机制还必须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强化企业质量第一责任人,监督企业落实质量责任的有效措施不足。我市依然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质量损失较大、品牌附加值偏低等问题。
王建副局长向全系统质量认证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质量认证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形势在不断发展,内涵也在变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强“四项建设”,推动质监工作现代化、正规化进程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局党组的决策上来,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工作水平。
二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新形势,推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完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认证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性。
三是抓好落实、严格管理。要按照明确职责、打造流程工作的要求,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抓好严格管理,做到严格细致、不走过场、不高花架子,求实效、务实绩。
四是总结经验、发掘典型。要认真总结各方面的工作经验,及时发掘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效果。
五是廉洁从政、严格自律。要抓好廉政自律。自觉接受监督。其次是严格要求,带好队伍,形成一支廉洁从政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