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港澳同胞“菜篮子”的守护者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11月14日,供港澳农产品检验检疫座谈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内地供港澳农产品的安全可靠,再一次被广为赞誉。

  “我最近也就供港蔬菜安全分别与深圳及广东检验检疫局负责人会面,又参观了广东东莞的加工收购企业。”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副秘书长蔡洁如说,“加工收购企业的规范化运作和前线检验检疫人员对原料进货、加工、检测、出货装车、铅封等环节全程严谨的监控,令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质检总局、各检验检疫局及有关部门实在是香港市民“菜篮子”的守护者。”

  澳门民政总署管理委员会委员伍秉贤也表示:“国家为确保供澳鲜活农产品安全放心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面实施注册登记和监督管理制度,使澳门居民享有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造就澳门和谐稳定。”

  正如人们所言,香港、澳门今日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内地的长期支持。为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包括为供港澳鲜活商品严把质量关的内地检验检疫部门的幕后英雄们。

  十载出口无疫病

  在供港活猪养殖场比较集中的豫南地区,人们都知道,进养猪场的大门很难。

  11月10日,“千里追踪供港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宣传活动”记者团来到河南省黄泛区鑫欣牧业有限分公司。大家换上隔离服、戴上隔离帽和口罩、穿上长筒胶鞋后,淌过消毒池,再经雾化消毒处理等道道“关口”,才得以进入养殖场,了解供港澳活猪的饲料供应、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防疫、检疫监管、发运前检疫和加施标识等环节。

  “注册饲养场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运输工具、物品进入场区,进入场区的运输工具必须进行有效消毒,进入生产区人员必须洗澡更衣,外来送货及运载活畜车辆一律不得进入生产区。”河南检验检疫局动检处动检一科科长郭启祥介绍,对于河南省36家在检验检疫部门注册的供港活畜养殖场来说,这是一条铁的纪律。违纪者轻则受到通报批评,重则面临被吊销注册资格的处罚。

  河南活畜供应港澳市场,历史悠久。

  1962年12月11日,伴随着郑州北站755次快车的第一声长笛,河南从此开始了用专列向香港输送鲜活食品的历史。在40年的历史光影中,755次列车与由上海、武汉始发的753次和751次列车同称为“三趟快车”,满载深情日夜奔驰,大量猪、牛等活畜源源不断供应港澳市场。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2002年河南供港活猪改为汽车走高速公路运输,从此活猪供港变得更加快捷和顺畅。

  “目前,河南供港活大猪已经占香港市场的四分之一份额。河南检验检疫局自1998年接管供港澳活畜检验检疫工作以来,250多万头活猪、5.5万多头活牛从河南平平安安地‘走’上了香港、澳门市民的餐桌。”在记者座谈会上,河南五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五丰)总经理李新奇的一番话,让在座者纷纷颔首。在国际食品安全、动物疫情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当今社会,河南能做到供港活猪11年无疫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事实上,内地供港澳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作为一项涉及到确保香港、澳门特区社会繁荣稳定、落实“一国两制”政治构想重大问题的敏感业务,自1998年以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风雨艰险:1997年底至1998年初的香港禽流感,使香港养禽业遭遇灭顶之灾,180万只家禽在数日内被扑杀销毁,内地禽产品出口因此受阻;1998年的“瘦肉精”中毒事件,内地供港猪的内脏停止在港上市近3个月,引起全港的食品安全恐慌;1999年全球性口蹄疫大暴发,危及供港澳动物的安全;2001年毒螃蟹风波,2002年初禽流感再次肆虐香港,及至2008年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港人对内地食品一度产生了信任危机……

  面对庄严使命和各种困难,国家质检总局积极探索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完善、细化检验检疫监管措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出台20多项规章和规范,指导各地尤其是广东、深圳、珠海检验检疫部门严格实施从源头抓质量,实施全过程检验检疫监管模式,使供港澳鲜活商品检验检疫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我一定要客观、真实地将此次采访的所见所闻告诉香港市民,进一步增强香港市民对内地供港澳活猪质量安全的信心。”在采访现场,香港《文汇报》的记者由衷地说。

  的确,检验检疫部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上先进的检测手段和科学的监管措施,造就了河南供港活畜保持11年安全无疫的辉煌。

  “在供港澳活猪的检疫监管工作中,企业要强化内部管理,做好自检自控,检验检疫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监管到位。”河南局动检处处长赵保才如是表示。在对供港活猪养殖场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整顿的行动中,他曾带队深入各养猪场。由于养猪场数量多、距离远,而且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非常繁重,特别是为了不传带疫情,他每进一个场,就洗一次澡,消一次毒。一个月下来,他竟洗了100多次澡。

  据悉,河南现有供港澳活猪注册饲养场36家,今年前10个月已经向港澳发运活猪2199批、29.3万头,数量居全国有供港澳活猪配额省份的首位,占全国供港澳活猪总数的五分之一。为了确保供港澳活猪不发生疫情、药物残留不超标,河南局按照“预防为主、源头监管、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建立健全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长效机制,在种猪引进、防疫消毒、饲料管理、药物管理、疫苗管理、饲养管理、监装押运、突发事件处置、问题溯源等各个关键环节都实施了严格、科学的控制,为确保供港澳活猪安全无疫铸造了铜墙铁壁。

  这其中,要保证供港活畜药残不超标,则是河南局面临的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按照香港特区政府的有关要求,食用动物禁止使用盐酸克仑特罗、氯霉素等7种化学药物,限量使用四环素、磺胺等37种化学药物。我国政府在2002年以后又将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禁用物质列入监测和检测范围。

  “我们出台了限制药专柜存放、专人使用、详细登记等8条监控措施。”河南局副局长张原生介绍,他们还采用了“十统一”的全过程监控体系,强化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管理,真正将检验检疫工作覆盖到生产全过程。

  以河南五丰为例,在河南局的指导下,该公司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合作共建了河南供港活猪健康中心,加强科、贸、检、场的合作,完善供港活畜自检自控体系。各个供港注册场严格按照18种监控项目要求,认真自控自查,形成多位一体的自检自控体系,杜绝一切漏洞。

  多年畅行“零问题”

  “今年以来,我们对200个批次的供港大闸蟹进行了抽验,结果均为‘零问题’,香港一定会掀起一个吃大闸蟹的新高潮。”在供港澳农产品检验检疫座谈会上,蔡洁如的这句话,让会场的江苏检验检疫局动植处副处长张敬友心里乐开了花。

  秋风乍起,菊黄蟹肥。“全国螃蟹看江苏,江苏螃蟹看苏州,苏州螃蟹看出口”,太湖、阳澄湖出口大闸蟹作为螃蟹产业的龙头,一方面肩负着螃蟹养殖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肩负着维护产业声誉、决定螃蟹价格的杠杆作用。

  “江苏现有螃蟹养殖规模400万亩,养殖户20多万户,养殖产量高达25万吨。阳澄湖、太湖、固城湖、洪泽湖等大闸蟹驰名中外。目前,江苏省大闸蟹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产值150亿元,是江苏第一个产值过百亿的水产养殖业。”11月11日,在太湖上,陪同记者团前往香港五丰行江苏大闸蟹出口基地采访的苏州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樊新华如是介绍。位于湖心的基地,数千箱待出口的大闸蟹被暂养在澄澈的太湖水中。3至5天的时间,待它们把吃的水草、螺蛳等排净,便可起运输港澳。

  一直以来,香港五丰行是江苏大闸蟹主要经销商。2008年9月,五丰行斥资数十万元在江苏最大的太湖水域建成了江苏大闸蟹出口基地,从源头上进一步控制和抓好产品质量,为香港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品质的“五丰大闸蟹”产品。

  “每只公蟹重约300克、母蟹约250克,今年的价格是近年来卖得最好的。”太湖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孙金福抓起一只大闸蟹,一脸兴奋。他说,今年,江苏省实施了‘退渔还湖’的新政,围网面积减少了四分之三,但他们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在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下,率先运用了“二维码”技术确保供港澳大闸蟹质量安全,大闸蟹价格上扬30%,使蟹农每亩收入净增7000元,全年出口有望突破200吨。

  正如孙金福所言,江苏优质大闸蟹之所以“畅行”港澳,因为它们全部出自江苏检验检疫局注册登记的养殖场。目前,江苏已有27家企业通过了检验检疫部门注册登记,其中养殖基地17家,包装发运点10家。

  “江苏局以‘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重要抓手,以开展推动农产品出口的‘春风行动’为契机,建立了从蟹苗投入到成蟹出口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出口大闸蟹的安全卫生要求,让港澳民众吃上放心大闸蟹。”江苏局副局长李旭辉表示。

  据了解,江苏局主要从三个关键环节入手,牢牢把住大闸蟹质量关。一是严把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关。在保证引进的蟹苗健康合格的基础上,推行生态和健康养殖,确保投放足够的螺蛳和水草供大闸蟹生长食用。二是把好养殖环境和养殖过程的监测关。制定了全省监控计划,对大闸蟹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检测,尤其加强对水质的检测。三是把好出口监管关。严格报检受理手续,实施批批监装制度,开发“二维码”溯源管理系统,并与上海、深圳、珠海等供港澳口岸建立协调机制,确保供港澳大闸蟹货证相符。

  江苏局加强供港澳大闸蟹检验检疫监管的各种措施中,“二维码”技术应用尤其可圈可点。在苏州荣奇水产有限公司,记者目睹了这套系统的神奇。

  在繁忙的包装车间,检验检疫人员掏出手机,打开安装在手机上的二维码识读软件并通过手机摄像头对着出口大闸蟹包装上的塑料标识进行识读,手机马上就接收到包括大闸蟹的报检号、数量、重量、贸易国别地区、证单有效期等详细信息。“‘二维码’技术的应用能对育苗、养殖、检疫监管、出运、通关全过程进行溯源管理,在提高通关速度的同时,解决了可能出现的被换货、串货问题。”荣奇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邰桃良表示,这项技术不仅可以作为问题产品召回溯源的工具,还能帮助经销商随时了解大闸蟹的基本信息。

  “我们每年从江苏进口大闸蟹200吨左右,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在荣奇水产有限公司进行出口前监装的香港老三阳贸易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王伟忠如是表示。

  与王伟忠一样感同身受的还有五丰冻品水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龙良琪说:“江苏大闸蟹在国外特别受欢迎,我们公司做江苏大闸蟹出口生意40多年了,出口最多的一年有400多吨。”如今,江苏优质大闸蟹通过五丰行、老三阳、成隆行等大商行占据了香港大闸蟹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正是由于江苏局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健全监管体系,才有今天的质量过得硬、畅销港澳的江苏大闸蟹。据统计,江苏今年已出口大闸蟹398批,41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

  今年10月,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署长卓永兴一行专程来到江苏,前往太湖实地探访大闸蟹供港注册养殖场。在参观了香港五丰行的收购暂养区、登上渔民养殖户的看管棚察看养殖生产情况后,卓永兴高兴地说:“内地大闸蟹的生产方式科学、环保,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制度和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科学、严谨。作为消费者,我放心。”

  休戚与共“生命线”

  “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一曲《东方之珠》唱尽香港的沧桑与繁华。而与港澳毗邻的广东,是港澳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地,深圳和珠海口岸更是港澳同胞“菜篮子”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11月13日清晨7点,作为供应香港鲜活农产品唯一陆路通道的深圳文锦渡口岸繁忙依旧。现场实施离境查验的检验检疫人员,正一丝不苟地检查供港蔬菜、大闸蟹等鲜活商品的铅封标识。同时,供港蔬菜加工企业视频监控系统和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监管系统,则将多家供港蔬菜加工厂、供港蔬菜种植场和加工配送中心的加工、检测、出货装车等情况尽收眼底。据了解,香港市场上90%以上的蔬菜、80%以上的活畜禽等农产品由内地供应,并经深圳口岸输往香港。

  事实上,内地供港澳农产品检验监管模式成功运行的关键之一,是从产地检疫到离境口岸的现场检疫或复检程序,为确保供港澳鲜活农产品安全卫生上了“双保险”。

  广东局主要承担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的产地检验检疫监管,它对供港澳农产品种植、养殖厂(场)实行“公司+基地”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了以实业为基础的企业发展。目前,该局辖区供港澳食品农产品注册生产基地1700多家,2008年共检验检疫供港澳农产品14万批、货值6亿美元。

  而同时承担着产地和口岸离境检验检疫的深圳、珠海局,一方面帮助辖区内的供港活禽畜养殖场、蔬菜种植场、奶品加工厂、水产养殖场规范生产、加工和质量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对这些企业实施注册、巡查监管、疫情监测等制度。其中,深圳局自主研发了“供港蔬菜检验检疫监管系统”,将供港蔬菜从产地到交易、加工、出货一一对应,配合蔬菜包装上的标签,既能有效实现溯源管理,又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

  “长期以来,为确保供港蔬菜的安全卫生和市场稳定供应,让香港市民吃上‘放心菜’,保障香港的繁荣稳定,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我们把关的供港蔬菜已经连续14年安全无事故。”深圳局副局长谢月华向记者介绍供港蔬菜检验检疫监管情况时如是表示。2008年至2009年6月30日,经深圳局检验检疫的供港蔬菜64536批,392278吨,货值6274万美元,合格率为99.14%。

  内地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的检验监管模式,以其科学有效的特点,深入人心。“对于从科学角度来说风险已不算高的蔬菜安全,检验检疫部门尚且用心至此,其他风险更高的食品例如肉类、家禽、水产等的安全质量监督水平,就更不用说了。”在供港澳农产品检验检疫座谈会上,蔡洁如再次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人们的感受,在企业得到了生动体现。

  11月15日,记者团一行来到广州市番禺区洋毅畜牧有限公司,参观供港活禽的饲料供应、养鸡设备、商品鸡饲养、鸡舍建造等环节。

  “该公司自1997年开始拓展活鸡供港市场,如今已是国家级养鸡标准化示范企业,年均供港50万只鸡,年养殖180万只商品鸡。”广东局动检处副处长周仲芳介绍,广东局2001年开始对供港活禽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到2007年引入电子监管新模式,实现了从“种苗-饲料-免疫-用药-检验检疫-出口监装”等的全过程监管。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只是养殖场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和严格的检验检疫监管,对供港澳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把关,同样严密有效。

  “到底国通是怎样确保水产品安全输港呢?”当日,在位于顺德的国通物流城供港澳水产品中转中心(简称国通),记者们纷纷发问。据了解,国通供港澳的水产品“直通车”从2007年5月开通以来,配合检验检疫部门建立完善了从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口岸查验、后续跟踪的全过程监控链条。

  “中转中心内的输港淡水鱼全部来自注册供港渔场,在运输过程中则以密封冷柜运送,避免夹带和二次污染,而且采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施全程可视化监控,打造从鱼苗到零售市场的安全链条。”国通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国通还将开放公共网络IP,方便香港专门机构进行电脑实时监控,并将采用SENSITECH技术及其温度检测系统,全程跟踪柜内温度变化,为客户提供可靠的第三方监控。

  事实上,目前国通每日运往港澳地区的淡水鱼达45至50吨,已占有港澳地区淡水鱼市场比率的45%左右。两年多来,没有出现任何负面反馈情况。

  同样,澳门有关方面也对内地鲜活农产品给予了高度评论。澳门民政总署伍秉贤委员日前也表示:“近年来对于供澳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未发现有任何异常问题。”自澳门回归以来,经珠海检验检疫局把关的内地供应澳门活猪117万头,活禽3502万只,活牛羊6万头,塘鱼、生猛海鲜10万吨。

  “每年我们为供澳食用活动物注册饲养场兽药等有毒有害残留监测6000多份,涉及瘦肉精、氯霉素、孔雀石绿等检测项目50多个,H5N1禽流感病原监测2.8万份……”珠海局副局长潘朝思介绍,数年来,每天清晨7点开始,一车车蔬菜、活鸡、活猪、活牛、活鱼、花卉苗木等鲜活农产品经过全国第二大陆路口岸——拱北口岸驶向澳门。检验检疫人员总是在人们还沉浸在清晨梦乡中起床,凌晨不到7点就上岗,爬猪车,翻渔箱,搬鸡笼,不管臭气熏天、台风暴雨,风雨无阻,默默奉献……

  确保供港澳农产品质量安全,既体现着内地人民的殷殷盛情,也体现着中国政府的郑重承诺。随着内地与香港、澳门联系日益紧密,供港澳农产品与港澳同胞的“菜篮子”愈加休戚与共。我们相信,这套经过时间验证、通过磨难考验、科学严谨的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必将为这条血脉相连的“生命线”,为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作者:孙霞云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