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阳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针织毛衫生产加工集散地,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外贸订单明显减少,成交价格不断降低,企业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为了积极服务和支持当地这一龙头产业健康发展,烟台检验检疫局按照山东检验检疫局的统一部署,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并与当地政府进行深入沟通研究后,决定在海阳启动建设省内首家出口服装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自2009年5月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政府、部门、企业、检验检疫等密切配合、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进展迅速,成效初显。
政府积极主导。海阳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4月29日向全市下发《海阳市出口服装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实施方案》,5月13日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对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发动和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为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部门密切配合。由外经贸部门牵头,组成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参与的示范区建设办公室,全面组织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制定了《政府与各职能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全面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减少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现象,构建科学高效的联合执法体系,在提高执法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
企业踊跃参与。通过全方位宣传发动,广大出口服装企业充分认识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参与热情。目前,已有32家出口量大、质量管理体系较为健全的企业获准第一批纳入示范区管理,占到全市出口服装企业的三成以上。近日,为获得分类管理一类企业资格,10家出口服装企业集体签订了ISO9001体系认证协议,在广大企业中营造了“质量兴企”的浓厚氛围。
检验检疫倾力指导。烟台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海阳调研,现场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组靠在海阳指导配合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建立了示范区专用信息平台,利用网络宣传检验检疫法规政策、检验技术标准,通报国外服装召回、通报和预警信息,发布国际市场动态等。帮助示范企业初步建立起涵盖原辅材料投产前检验、生产工艺控制、成品出厂检验到售后跟踪服务、缺陷产品召回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第一批32家示范企业全部建立了企业质量档案,企业及其产品的管理达到“5个100%”。同时,烟台局大力推行分类管理,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支持示范企业扩大出口,已有7家企业获得一类企业资格,出口产品抽检率大幅降低。
目前,示范区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出口服装全过程检验监管链条基本完善,各项扶持保障机制有效运转,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出口竞争力,促进了海阳出口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据统计,今年1~9月份,示范区企业出口货值达到2.8亿美元,同比增长16.9%,“中国毛衫名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