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信誉机制是市场活力的基本元素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笔者曾听一位县质监局长谈坚持原则,认真处罚违规企业的事。那些违规企业无一不四处活动,托关系打招呼。这位局长最后一句话,所有招呼马上失效,企业乖乖接受处罚并立即进行违规整改。这位局长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态度我们只好把情况报给有关媒体,给予曝光。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几乎所有的被处罚企业都毫不例外地在经济处罚之外承担一份惊恐,那就是处罚信息的公开。当企业面对信息公开的威胁时,经济处罚便立刻显得不那么重了。因此,企业危机公关在处罚金额的层面与执法机构博弈时,一旦遇到信息层面的王牌,就会立即崩溃。这个倾向的实质,是市场信誉机制在市场规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其资产由两部分组成:即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内涵是多数人都了解又说不大清楚的东西。确切地讲,企业无形资产是其在长期经营过程中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的良性关系。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协会、企业员工、供货商与销售商、媒体、消费者等等。基于市场风险的认知与回避,这些利益相关者会捕捉企业信息,确定对其采取的态度。政府选择处罚力度或支持程度;员工根据企业社会形象判断企业前景及自己的去留;合作伙伴根据市场形象判断合作风险;消费者根据品牌美誉度决定是否购买产品。可以说,在过剩经济时代,市场信息的杀伤力是任何有形处罚都不可替代的。这种通过信息判断形成的市场自发的制约机制就是信誉机制。

  信誉机制的作用,来自信誉对无形资产的作用。当供给大于需求之后,企业主动争取消费者的选择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基于未来预期的合作也让上下游供销商和资本供给者——银行参与选择。这时,信誉可以简化企业的过去,让选择简单快捷。在企业的过去——信用与市场当下选择——信任之间,是信誉搭建了联通的桥梁。对于合作者,感知信誉就获得了企业的过去的信息总和;对于企业,拥有信誉就获得合作者的信任。在资本市场,信誉对市场预期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上市公司一旦被披露出不良信息,其股票立即大幅跳水,就是信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最好例证。因此,信息披露对企业质量诚信的促进作用是根本性的,他可以根除企业的侥幸心理,而从主观动机上消除利用潜规则、打擦边球的做法。

  在市场监管者看来,自身的责任是保障性的,自身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但是,市场的规律性决定它的运转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市场的良性运转最终由市场的参与者来完成,因此,保障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对称,让参与者对游戏规则拥有把握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清晰进行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执法主体通常会把执法信息当成执法行为的副产品,或者根本没有作为产品。这导致信息的自然休眠。还有一种就是直觉地认识到信息的一部分作用,这种直觉来自于处罚对象对被处罚信息的保护。执法者如果没有认识到执法信息公开是执法全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那么,被处罚者就会有在法场上被砍掉头发而保住脑袋的庆幸。如果被处罚者发现行政处罚不包括信息部分,那么,他就揣上底牌和你博弈,在罚款额度上大呼小叫。这种博弈很容易演化为双方的讨价还价。最后,有的不了了之,有的象征性被处罚。如此一来,行政执法公信力自会打折。

  有个词汇叫“社会性价比”,是套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分析行政执法的成本与效能。目前,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的整体运行均为国家成本,他的效能是维护社会公平、保障良性运转。如何使行政部门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应该成为每个国家公务人员的职责。国家强调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我们可以理解为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其实,信息公开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保障信用体系的基本建设,形成社会信誉机制的正常运转应该是信息公开的本源性作用。

  当然,由于多种原因的作用,行政处罚信息的公开还要有大量的工作,我们也看到了进展和方向,这让我们对质量信用体系的建立充满信心。但是我们必须对质量信用体系面临的多方制约保持清醒。长效机制建立的困难是现实的,而且是具体的。直面信息效能的休眠状态,认真分析其深层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就会促进社会信誉机制的运行,并为市场规范找到一副好药。

作者:杨荣坚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