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位于长江南岸、东湖之滨,版图面积480.2平方公里,是武汉市最大的中心城区。洪山区有山有水,有城有乡,有院有校。区内云集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3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单位,1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10万多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
辖区内近百座秀丽山峰、20余个秀美湖泊、近1293.3公顷林地,使洪山区具备了宜居宜商的良好环境;武汉已建和在建的6座长江大桥中有4座与洪山区连通;沪蓉和京珠高速公路、107和316国道贯通洪山区;80万吨乙烯工程、武汉火车站、武汉新港、花山生态新城等国家重点项目均规划在洪山区。
雄厚的区位优势和科教资源,使洪山区成为武汉市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80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24.6亿元,连续8年在全市13个城区中位居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0亿元,同比增长25.9%,增幅居于全市中心城区之首。
近年来,洪山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将质量兴区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质量振兴计划,全面推进质量提升工程,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5月,洪山区制定了质量振兴计划,正式将质量兴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质量振兴工作责任体系,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科技带动、社会互动”的工作局面。
一年来,洪山区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提高到85%以上,竣工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大中型服务业基本实现标准化服务,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洪山区被授予“2008年度武汉市质量振兴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区共有5项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家企业获得“湖北名牌产品”,7家企业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质量和安全年,也是洪山区深入开展质量兴区活动的重要之年。深入开展质量兴区活动,全面推进质量提升工程,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更是洪山区全面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
洪山区委、区政府将抓住质量和安全年的契机,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健全质量激励机制,严格质量责任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完善自律机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做强优势产业,壮大名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同时,坚持扶优与治劣相结合的方针,保护名优企业和名牌产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节能环保等重点产品,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和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处藏身,为质量兴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坚定信心,锲而不舍,质量兴区,大有作为。洪山区委、区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在质量工作中的组织领导、规划指导、政策激励、监督管理等作用,持续广泛地开展质量兴区工作,为推动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