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8日,江苏检验检疫局正式挂牌成立。
历史在此刻定格,格局在此刻改变。
此前,“三检”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忠诚把关。此后,“三检”合一,以质取胜,江苏检验检疫人一路开拓创新,高歌猛进。
“那是一段凝聚力量的历史,也是一段追求卓越的历史。是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我信心,也为江苏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江苏检验检疫局第一任局长回忆“三检”合一之初的情形,感慨不已。
弹指一挥,十年匆匆。感受江苏检验检疫10年发展强劲的脉搏,从小实验室到九大检测中心,从单一检验到全过程监管,从个别考评到全员培训,从典型引领到文明之花遍地开放,江苏检验检疫事业由内到外完成了漂亮转身,实现了完美蜕变。
看着建局10年的历史坐标,坐标的一头连着过去的10年,折射着往日的辉煌,坐标的另一头延伸着未来的10年、20年、30年……承载着江苏检验检疫人无数光荣与梦想。
融合:“1+1+1>3”效应勃发
【时间回溯】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口岸上,一场艰苦卓绝的防控战役正在打响。在机场,在码头,在每一个前沿阵地,江苏检验检疫人的身影巍然屹立。江苏省省长罗志军考察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防控工作时由衷赞许:“有你们把关,我们放心!”
这是江苏检验检疫局面临的又一场大考。考的不仅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更是江苏检验检疫的全员素质、精神风貌和综合实力。令人欣喜的是,“三检”合一10年后的今天,经历了阻击SARS的磨砺,经历了防控禽流感的考验,经历了抗震救灾的洗礼,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检验检疫队伍,从容不迫、沉着冷静地应对危机。在这场大考中,江苏检验检疫人考出了实力,考出了战斗力,考出了团结,验证了10年聚合的强大能量。
“我们的发展也凝结着江苏检验检疫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说,“现在,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办完检验检疫报检签证的整套业务。”
其实早在1999年7月30日,已合并组建的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以新机构名义对外办公了,挂牌第二天,就全面实施了“一次报检、一次取样、一次检验检疫、一次卫生除害处理、一次计收费、一次签证放行”的“六个一”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实现了全省海、陆、空各口岸的“一口对外”,做到了检验检疫流程、单证、标志、标准和收费的“五统一”,真正实现了向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当时,江苏局党组提出“机构整合到位、业务融合到位、思想融合到位”的思路,凝聚人心,统揽全局。“三检”合一同年,江苏检验检疫系统19个分支局和12个办事处相继成立。机构融合后的第一年,江苏检验检疫局就较好地履行了把关服务职能,发挥了促进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在江苏省外贸出口超200亿美元的表彰大会上,江苏局以作出突出贡献而被江苏省政府授予“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团结兴事业,融合有力量。在江苏局党组的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精神振奋,豪情满怀,书写江苏检验检疫事业继往开来的新篇章。1999年以来,江苏局连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行业称号。江苏局机关和连云港、苏州、无锡、常州、张家港、江阴局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先后涌现出3个全国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13个“全国青年文明号”、两个“全国巾帼示范岗”。有22人分别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在江苏省组织的第二次“万人评议机关作风”活动中,江苏检验检疫局和19个分支局均位居前列。2009年,凝聚江苏检验检疫核心价值观的《江苏检验检疫文化论纲》的编纂工作已经启动。江苏检验检疫局以文化凝聚人心,激发斗志,弘扬精神,为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苏州视察时,对年轻奋进的江苏检验检疫人发出感慨:“你们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地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你们精神饱满,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
提升:历练现代“军团”战斗力
【点滴回忆】“获得本次竞赛冠军的是,盐城局秦志军!他将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在江苏检验检疫局食品岗位技能竞赛总结大会上,江苏省总工会刘建洪主任宣布,“同时,前三名选手也将获得‘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荣誉称号。”会场爆发出持久热烈的掌声。
进出口食品岗位竞赛是江苏检验检疫局第三届岗位技能竞赛的收官之作。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完成革兰氏染色鉴定,将显微镜缓缓复位,历时一个多月精彩而激烈的全省系统技能竞赛圆满落幕。本次竞赛中,江苏检验检疫局首次将进出口冷冻食品检验技能竞赛纳入江苏省职工十大工种职业技能竞赛行列,并与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省总工会、省劳动和保障厅、省人事厅联合举办,这在全国质检系统尚属首次。
此前,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组织下,来自总局人事司、卫生司、动植司和全国34个直属检验检疫局的80余名代表来到江苏,集中观摩了输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饲料检验检疫监管、劳动工资和机电产品检验四项岗位技能竞赛。
如今,江苏检验检疫局群英荟萃。岗位培训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等已成为江苏局一张张响亮的名片。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干部选拔方式,探索全面绩效管理体系,实施竞争上岗、轮岗交流、检地互派、上下对挂,一系列举措相继推出。如今已进入二期工程的岗位培训,将范围扩大到全省系统所有人员。经过6年不断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以电子网络为平台,以培训基地为载体,以学分管理为抓手,对不同人群按需培训、分类管理的一套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形成了包括20个专业、57个岗位的检验检疫学科体系。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专门发文向全国系统推广江苏局的做法。迄今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博士已达30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人,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和学术技术骨干各6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8人,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2002年3月,江苏检验检疫局从荷兰进口的一批25.48吨猪肠衣中检出氯霉素残留超标,依法销毁。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公告,禁止从荷兰进口动物源性食品。时值欧盟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进口,贸易谈判陷入僵局,检验检疫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这一检测结果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为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对外交涉提供有力武器,使得谈判的天平向中方倾斜,促进中欧贸易纠纷提前顺利解决。
这只是江苏检验检疫局把关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无数成绩的一个缩影。说到江苏检验检疫局,强大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不能不说的话题。历时10年,9大检测中心、65个实验室凝聚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辛勤与汗水,承载了江苏地区乃至全国的纺织、机电、玩具、艾滋病、转基因等多个领域的检测任务。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个,数量居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第一,区域性中心实验室8个、艾滋病确证实验室3个,联合省科技厅、省外经贸厅,共同打造首批江苏省检疫检测服务外包基地,建立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科技支撑发展,科技引领未来。10年来,江苏局坚持“科技兴检”战略,以实验室建设为基础,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着眼发展、提升能力”的指导思想,坚持走“专、特、精、新”的集约化发展道路,获得CNAS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达54个,10个实验室获知名国际组织认可,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4.6亿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尖设备500套。全局科研立项数、完成数、获奖数连续10年位居全国系统前列。苏州局“科技兴检杯”、常州局“希望杯”,镇江局“振兴杯”、太仓局“科技周”等活动,在全省检验检疫系统营造起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将江苏检验检疫科技创新活动推向新高潮。
“三年打基础,三年上水平,三年攀高峰。”这是时任江苏检验检疫局局长、现任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车文毅10年前对江苏局科技工作的期盼,也是他10年后感慨而自信的总结。
坚实的根基,不懈的追求,换来的是江苏开放型经济榜单上一串串耀眼的数字:截至2009年8月,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共检验检疫进出境货物1060.07万批次,货值6346.33亿美元,检疫查验进出境交通工具22.78万艘(架、节)次,查验集装箱1125.45万标箱,检测体检出入境人员104.88万人次,累计发放原产地证、普惠制产地证、区域优惠原产地证449.65万份,金额达1687亿美元。2008年,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共发现一、二等次把关成效1544个。近3年来,江苏检验检疫局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万多件,罚款金额1亿多元,无一起行政复议被变更或撤销,无一起行政诉讼败诉,行政处罚案件全部执行到位,没有一起案件申请强制执行。
创新:勇立潮头笑看风云变幻
【镜头回放】2008年4月28日,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虚拟空港陆空联运模式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反向出口模式顺利对接。至此,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虚拟口岸与周边所有国际机场正反向成功对接,打造出“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物流口岸。身处其中的苏州检验检疫局,以其特有的创新精神,迈出探索服务“虚拟口岸”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的坚实步伐。
“虚拟口岸直通放行”模式应运而生。为了加快推进徐州、淮安、宿迁等地区依托连云港港,无锡、常州等地区依托太仓港推进直通放行工作,江苏检验检疫局加强与上海局的沟通联系,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强化区域通关业务管理,积极扩大虚拟口岸直通放行范围。目前,全省已在苏州、昆山等地设立4个虚拟口岸作业区,采取虚拟口岸直通放行模式的苏州地区进出口企业达57家,检疫查验进出口货物共9000多批,3.3万标箱,为企业节省物流费近千万元。上海港区提货时间可缩短1~2天。
10年来,江苏检验检疫人用始终如一的创新精神,不断以创新回答发展的难题。在刚刚拉开帷幕的第十六个“质量月”活动中,又一项创新举措“驻点督察”正全面推行。今年的质量月活动首次采用分支局自查和江苏局驻点督察相结合的方式,江苏局督察组兵分六路“进驻”抽签选出的6个分支局,对分支局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早在1998年,江苏局在合并之前就在全国行政机关中率先按照ISO9000标准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局党组一贯重视质量工作,不断推进相关体系的改进与完善,初步形成了与检验检疫执法工作紧密结合,符合江苏局管理需要,相对成熟先进的管理体系,推动了执法水平、行政效能和行业形象的稳步提升。10多年来的质量体系运行之路让江苏检验检疫人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借助质量管理体系自身持续改进的能力,江苏检验检疫局不断深化业务改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先后推出过程检验检疫监管、电讯检疫、绿色通道、虚拟口岸直通放行、产业集聚监管等举措,赢得服务对象、上级机关和各级政府的高度称赞,使得科学、公正、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注重围绕总局的新思路和新任务,创新落实举措,形成经验做法,发挥示范作用,推进工作取得新突破。”江苏检验检疫局局长王伟在2009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上向全省系统干部职工提出要求,“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驱动发展,着眼于新的实践,争创江苏检验检疫新品牌。”
2008年底,在南京、扬州、苏州相继召开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建设美好江苏’”调研座谈会上,江苏检验检疫局问计于地方政府、问计于基层、问计于企业,共谋发展大计。江苏检验检疫系统上下一心,投入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服务企业共克时艰的战斗中去。十二项服务措施、“春风行动”、“检企牵手、共铸诚信”、“技术扶持、帮助发展”,一系列举措为企业开启了“减压阀”。帮助全省112家大中型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培育自主创新品牌,与各地政府签订各类合作备忘录40多件,先后推出服务工贸企业措施200多条,解决各类问题300多个。江苏检验检疫局再一次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的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江苏检验检疫局积极创新检验模式和监管方式,争取政策支持,采用超常规程序,以“一企一策”的优质服务先后帮助苏州工业园区AMD公司快速进口2000万美元旧设备,支持英飞凌集团1.5亿美元增资无锡的进口重大建设项目,推动三洋能源将生产线从日本、马来西亚迁至苏州,森萨特公司总部将日本生产线全部迁至宝应。
2009年2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江苏“百千万亿”工程启动》的新闻,在系统内外引起较大反响。这是江苏检验检疫局审时度势,精心筹划,旨在帮扶企业度过经济寒冬的又一大动作、大手笔。截至目前,全系统共跟进服务120项重点工程,出色完成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阶段性进口钢管的检验监管工作,重点帮扶1515家中小企业,为12900家企业送法上门,减收各类检验检疫费用8008.3万元。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在考察江苏检验检疫局时指出,江苏检验检疫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采取了很多帮扶企业渡过难关、扶持产业健康发展、指导地方寻求发展的有效措施,成效是显著的。
2008年4月,经过历时4年的创建,全球首个国际卫生港口落户张家港。凝聚了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地方政府和口岸有关单位智慧与心血的工程,给这个全国首个货物吞吐量超亿吨的县域港口插上腾飞的翅膀。此前的2005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也被批准成为国际卫生机场。
2009年6月,在张家港召开江浙甬大宗散装货物分港卸货会议上,苏浙、苏甬分别签订了大宗散装货物分港卸货合作备忘录。这是江苏检验检疫局从战略高度推进港口间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的具体思路。
全省现有16个一类开放口岸和33个特殊监管区。在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今天,江苏检验检疫局推进监管模式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在全国系统首创出口玩具“首件鉴定+过程监管”模式,首创纺织品、陶瓷等产品的“企业质量诚信分类、检验项目风险分级,检验监管并重”监管方法,对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关键环节远程实时监管、水产品二维码溯源监管模式。江苏检验检疫局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由从前的以产品检验为核心向以企业监管为核心转移,着力构建以安、卫、环为重点,分类管理,严格检测的风险监控、强制检验、认证和抽查相结合的检验监管新机制,结合江苏外贸发展特点,推出“三备四控”、“保税货物集报分出”等新模式、新办法,取得明显成效。
“曾经,我们只关注食品企业卫生注册、成品检验。如今,我们监管的是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江苏局食品监管处负责人说,“从关注产品到关注行业,从平面监管到立体监管,这种全方位的监管模式放在1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2009年,江苏检验检疫局联合江苏省农林厅和省海洋与渔业局认定了连云港水产品示范基地等20个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和5个示范区,将基础建设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创新出台了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监测实验室分级管理办法和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监督检查制度。针对食品行业的种种“潜规则”,江苏检验检疫局还专门出台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制度和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受理举报投诉21起,培训企业质量安全员733人。此外,江苏检验检疫局自主研发的出口食品远程实时监控和质量追溯系统已在35个基地和16家企业推广应用。
跨越:让美好憧憬变成现实
【历史回廊】伴随大开发的节拍,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步伐加快。临港工业开始布局,沿海滩涂开始规划,世界知名企业接踵而至。“属地申报,口岸验收”、“绿色通道”、农业示范区建设……江苏检验检疫局一系列扶持措施与如火如荼的江苏沿海大开发相得益彰。
国务院出台《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后,江苏检验检疫局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扶持措施,全面促进沿海地区食品农产品贸易又好又快发展。连云港、南通、盐城三个分支局也根据三市具体情况制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目标。促进企业联合、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品牌规模效应、推动GAP认证全面开展、指导企业加快种植、养殖基地的检验检疫备案工作,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大力扶持盐城沿海滩涂出口水产品养殖业、特种蔬菜种植业发展,帮扶南通紫菜、文蛤等养殖加工行业发展,利用连云港口岸和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优势,帮助连云港发展食品农产品出口加工业,促进连云港与内陆和中西部地区协作,指导出口食品农产品查验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创新检验检疫通关模式,加快内陆地区农产品出口物流速度,打造食品农产品进出口大港。
江苏检验检疫局完善检地合作机制,做大做强区域性检测服务平台,指导企业实验室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提高自检自控能力,加大沿海化工园区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确保出口食品农产品原料的安全,保持江苏省沿海地区特色水产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优势,为江苏检验检疫局自身综合实力、服务发展水平的提升规划美好明天,也为江苏开放型经济更高的腾飞种下希望。检验检疫局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万多件,罚款金额1亿多元,无一起行政复议被变更或撤销,无一起行政诉讼败诉,行政处罚案件全部执行到位,没有一起案件申请强制执行。
一位哲人曾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
面对过去的成绩,江苏检验检疫人从不满足。如何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整合优化检测技术资源,拓宽服务发展思路,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一直萦绕在江苏局党组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心中。江苏检验检疫人深知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形势依然严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回升的任务依然繁重,需要江苏检验检疫局为稳定外需和调整外贸结构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面向未来的道路,江苏检验检疫人满怀憧憬。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江苏检验检疫人同心协力,奋勇争先,喊出响亮口号:有效监管保质量,深化服务促增长,提升能力强素质,科学发展上水平;作出庄严承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以“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监管,全力服务保增长、促发展,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开创江苏检验检疫局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出新贡献!
10年积淀、10年奋斗、10年攀登的江苏检验检疫人,正朝着下一个辉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