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应用大会上,各方人士就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整合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
我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所以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标准不统一。“由于国内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数据标准或者规范,各家物流企业和软件开发商都按照各自对物流业务流程的理解,设计不同格式和编码规则的货运单据,致使物流信息无法在物流企业之间自由交换和共享。”一位与会的专家指出。
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破解信息标准难题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的沈国庆介绍说,该系统的目的就是为物流链上相关信息系统之间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并提供进一步的增值服务和应用,而这些服务均以标准体系为基础。
据了解,浙江省将推出一整套的参考架构和标准规范,而这套标准体系的制定将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平台建设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开放商共同参与,并征求其他相关单位,如电子口岸、海关、宁波港、质量监督局的意见。目前,该系统的标准体系中已经完成了标准代码、交换传输接口规范、交换业务接口规范。
为了提高系统的实用性,该系统还包含了覆盖浙江全省的主要类型物流企业的5款通用软件,包括通用网站、小件快运普通运输、物流站场、集装箱等通用软件,且免费提供给物流企业使用。“通用软件可以看作是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参考架构以及标准规范。”沈国庆说。
在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标准化上,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物流园信息平台给业界带来了不少启发。由于很多企业除了财务报销方面有比较明确的规程外,很多业务没有明确的流程规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湖南一力成立了业务流程标准化小组,对相关的部门和岗位进行明确的智能定义,规定其工作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作流程定义,明确规定工作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负责人(岗位)、所要做的工作、如何做、如何与下一环节进行交接等内容。在形成了流程规范后,还可以在物流系统中进行设置,确保在系统中只能按规定的流程开展业务,从而保证了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实现信息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