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四川检验检疫局通过开展“三贴近”活动(贴近四川“两个加快”重大部署、贴近进出口企业需求、贴近检验检疫职能发挥),以质量保增长,以服务促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四川检验检疫局局长徐武强。
记者:今年,四川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围绕“五个年”要求,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您觉得其中最有特色的做法是什么?
徐武强:加强检政合作,这是推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取得更大成效的重要抓手。四川局通过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搭建了一个质量安全“齐抓共管”的大平台,有力推动了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今年以来,四川局主动与成都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多层次沟通与协商,在三方面24个合作项目上达成共识。根据双方商定的《合作备忘录》,我局将加强政策研究和进出口产品质量分析,为成都市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农产品出口,推进成都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成都市政府重点在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上下工夫,采取措施完善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和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同时,大力支持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帮助提升检验检疫技术保障能力,提供设施设备和经费支持。
记者:四川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在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有些什么具体措施呢?
徐武强: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是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稳外贸、调结构、促发展”总体要求的重要战略举措。今年初,四川局突出“灾后重建”这个主题,结合“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四川检验检疫局支持外贸企业灾后重建十项措施”,帮助受灾外贸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恢复出口,提高质量,确保安全。这十项措施得到了受灾企业的普遍欢迎。
四川地处内陆,通关速度慢一直是制约外贸出口的瓶颈。按照四川省政府关于营造“环节少,速度快,服务优,监管有效”的通关环境的要求,我们从五方面狠下工夫:一是优化检验检疫业务流程,将检测工作周期平均缩短15%,机场货物验放时间缩短1.5个工作日;二是完善检验检疫服务功能,增设双流机场货检二科,高效完成遂宁办事处筹建开检工作;三是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积极探索并试点推行出口工业品“1+1+X”检验监管模式;四是建立通关放行协调机制;五是加大对外贸企业的宣传培训力度,帮助外贸企业了解检验检疫政策和工作程序,了解国际市场需求。
记者:我们注意到,四川局在活动中突出服务抓重点,能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吗?
徐武强:四川局突出服务抓重点主要体现在服务重大项目和特色产业上。
在服务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方面,我们采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个性化服务措施。对进口设备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23个大型项目,按照产业逐一分类并制定服务方案,解决进口检验难题;对四川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英特尔上海工厂搬迁工程,专门制定工作方案,积极争取到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对对外承包工程重点项目——川庆钻探公司土库曼工程货物出口实行专门服务,实行集中申报、集中检验检疫;对四川专业外贸公司——四川新立新公司在组织出口中遇到的问题,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开展调研,指导帮助企业扩大出口。
与此同时,在服务特色产业方面,我们大力扶持四川农产品、鞋类产品和会展经济的发展。今年以来,10余种“四川制造”产品首次成功进入欧美等国际市场,经四川局检验检疫的出口货物无一起质量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