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一场别开生面的物品编码宣传周活动,在武汉市10多家商场、超市和药店分别开展,近千种商品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编码检测,数百名群众在好奇关注之中参与了编码咨询。
食品、饮料、化妆品、洗涤品、文具、服装、药品……凡是正规厂商生产经营的,无不能通过条码监测仪进行扫描识别和追踪溯源,以此证明每件物品的真实身份。武汉中百仓储有限公司营运中心负责人张亮告诉记者:“如果某件商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话,物品编码可以迅速帮助我们查找相关厂商。”
进入全国零售连锁经营30强的武汉中百仓储,其经营网点和销售总额排名国内同行前5位。谈及物品编码的意义和作用?他们介绍,对物品编码实行规范化管理后,有效地把住了商品质量的进货关,极大地提高了商品购销的结算速度。仅此两项,每年为企业节省经营管理成本近百万元。
经过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的监督和服务,武汉中百仓储制定了物品编码管理细则,建立了新品审批、监测例会、责任考核、资料管理、结算监督等制度。他们采取定期检查和平时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查验和记录各种商品的物品编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随着物品编码的普遍应用,一些大型物流企业申办使用了物流编码,以便于商品配送的管理。于是,产生了物品编码和物流编码相互混用的现象。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查出这一问题后,立即制定整改措施:要求生产厂家必须规范应用物品编码,物流编码可与物品编码同时使用,但不得替代物品编码。
为了提供更多价廉物美的商品,各大超市通过直接采购的办法,委托生产厂家加工直销商品。由于受到市场、价格等影响,生产厂家无法为这类直销商品提供统一的物品编码。根据各大超市的个性化市场需求,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专门制定了相应办法: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帮助各大超市制定和注册了企业专供的物品编码。
面向社会,巡回检测,物品编码宣传周活动为“质量和安全年”增添了光彩。同时,记者也听到来自企业和百姓对加快应用物品编码的呼声:实现监测全覆盖,开展技术大服务,让物品编码发挥出质量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双重作用,促进市场诚信建设和产品质量提高。
在现场检测时,记者看到如同手掌大小的红外线监测仪,对着物品编码一照,液晶屏上便显示出商品品名、生产厂家、物品编码有效期等文字和数据。当问及能否采集到生产许可、生产日期、质量安全等情况,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书记张仁海回答:“完全可以,但由于这些方面不属于他们的职责,所以未开通。”
对此,在场的超市有关负责人颇有同感。他反映,目前商品的质量安全分属标准、计量、质监、食品、稽查等部门监管。他建议,能否最大限度的开发应用物品编码监测技术,将能够采集的数据进行集中检测,然后再移交相关部门调查处理。这样,既方便了企业,又提高了效率。
了解到物品编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消费者们认为物品编码技术的开发应该走向市场化。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不能像集贸市场设置的公平秤那样,把物品编码监测设备搬进商场、超市,在购物的时候对商品检查核实一下,让群众买得更放心,用得更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