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拓、破难、服务”为主线,将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进一步融入河北外经贸发展大局,千方百计支持和帮助企业渡难关、破危机、谋发展,力推河北省外贸及农产食品出口走出“低谷”。这是河北检验检疫局针对当前形势,在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和河北检验检疫会议之后,提出的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
全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免检验检疫费用。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国家对出口农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检验检疫减、免收费的规定,全额用足用好国家扶助政策;对该局检验检疫收费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对违规、变相收费和多收乱收款项全部退还企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违纪违规责任;暂缓收取“出口食品备案企业注册证书”费;按照产地施检直接封箱的放行方式,秦皇岛、唐山港等口岸不再对集装箱产品实施二次开箱查验;认证和认证咨询机构,对出口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服务,要给予政策允许的费用优惠。
全力推进便捷服务,缩短企业报检时间。凡不涉及生物项目检测或疲劳、老化实验的,检测周期由5至7天缩减到3天内完成;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备案的审核和现场检查时限,由20个工作日降到15个工作日以内;对进境动植物、生物制品等特殊物品的许可审批,要当日申请当日办结;对外商投资企业引进的旧机电设备要加快验放,使其尽早发挥效益。
全力推进通关服务,缩短企业出口时限。对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企业及产品实施“绿色通道”、“快速核放”和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争取国家质检总局和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支持,尽快实现入冀货物至石家庄内陆港的直通放行;按照“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对一类企业优先推荐实施出口免验、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检验检疫便利措施。引导并帮助二、三类企业尽快步入一类企业行列;进一步落实好“冀东经济区检验检疫区域合作指导意见”,实行经济区内检验检测协作和区内“直通放行”,区内进出口企业,可就近报检、就近检验检疫、就近验证放行。
全力做好“帮、扶、建”,提升企业质量安全水平。围绕河北省政府提出的奶业、钢铁、石化、纺织等8个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开展好对口专项帮扶、专项服务工作;尽快完成国家质检总局和河北省政府签署的“关于建立推动唐山港建设合作机制备忘录”的后续工作及曹妃甸保税港区申报工作;在“企业大走访”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企业大培训”力度,定期向企业通报国外技术标准和风险预警信息;重点扶持长城汽车和唐山惠达日用陶瓷扩大出口和出口免验审核的后续工作,促该企业年内获得相关部门批准;指导和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加快出口产品升级换代;加大普惠制和自贸区原产地等优惠关税政策宣传,积极推介企业申办原产地证和出口地理标志,促进更多的河北特色产品出口。
全力服务“三农”,促进河北农产品食品出口走出“低谷”。广泛开展出口食品风险安全评估,努力减轻企业负担;对保质期短、发货急的出口食品,实施“原料监管-过程检验-成品验证”检验检疫模式,进一步缩短验放流程;对罐头、果蔬汁、食品添加剂等连续生产加工的出口食品,采取“集中检验、分批发运”的检验放行措施,为企业出口提速;继出口中断10年的河北兔肉成功打入俄罗斯之后,进一步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力争近期重返欧盟市场,再塑河北兔肉出口大省的地位;积极指导帮助出口企业获得GAP、HACCP认证和有关农产品贸易促进专项资金补贴,降低企业认证成本。
全力抓好“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升河北省出口产品源头管理水平。进一步抓好河北检验检疫局与当地6个厅局共同签署的“关于促进河北省农产品食品出口合作机制备忘录”落实,全力抓好“河北省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对“示范县(市)”内的出口企业,由批批提交原料检验报告,改为定期抽样检验检测,加快货物验放;积极督促并引导秦皇岛、保定、廊坊、衡水、邯郸、邢台6市尽快加入并启动示范县(市)创建活动;力争年底在河北特色或传统工业产品园区开展“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
全力抓好“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提升河北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整体水平。围绕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要把“质量和安全年”作成“质量宣传年、质量提升年、质量服务年、质量整治年、质量建设年”整体工作部署,在宣传、提升、服务和建设四个方面再出新举措、创新成绩;向地方政府定期通报检验检疫部门出台的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措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警示信息,协助政府落实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抓好“食品安全整顿”和“工业品检验监管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任务落实,帮助企业强化主体责任,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机制,促进河北省出口产业质量安全管理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