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肆虐,在祖国的南大门,深圳检验检疫人快速集结、果断行动、奋勇阻击,这里有卫生检疫处同志们奔忙不停的身影……
自深圳口岸卫生防控应急预案全面启动以来,人员的配备、物资的储备、防控措施的出台实施、技术力量的跟进、信息传递的畅通等等一系列工作,成立8个工作小组,出台应对措施,包括联防联控机制、口岸检疫查验、应急物资准备等10项应对措施迅速出台。随之,各项细化措施在各口岸相继铺开,于是,一次又一次主持召开口岸局分管领导的紧急会议;一次又一次主持召开技术专家研讨会议;一次又一次与地方政府卫生部门、香港卫生署等会晤;一次又一次在口岸一线靠前指挥,现场解难……不分昼夜,无论假期。嘶哑的声音、红红的眼圈、黑黑的脸膛,成了卫生检疫处处长胡命侨的招牌形象,作为贯彻落实深圳局党组防控部署工作一线指挥部的领头人,他以率先垂范的姿态为自己的团队树起了奉献的标杆。
然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却丝毫不妨害胡命侨处长的铁汉柔情。当得知坚守岗位的同事年幼的孩子扁桃体发炎高烧时,他要孩子的爸爸回家,自己却坚守了整整16个小时;当凌晨2:00,国家质检总局来电要求提供一份疑似病例的入境情况说明时,刚进家门的他没有惊动任何人,悄悄拿起刚放下的公文包,马不停蹄地返回办公室整理材料,直到凌晨4:00的晨光渐渐显露;女儿参加高考却见不到爸爸,得不到安慰而埋怨时,这个在工作中永远不叫苦不喊累的铁汉子眼睛里涌满了泪水。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肖潜,卫生检疫处副处长,一位善于利用一切时间研究、学习、解析各种资讯,勤于创新的同志,依据科学处置的应对原则,先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多项适合深圳口岸的贯彻落实方案:在防控初期率先提出把工作重点放在来自美、加、墨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旅客上;率先提出应加强罗湖口岸特殊查验区对重点人群的二次测温等,效果显著。无论白天黑夜,各口岸现场,总有肖潜副处长步履匆匆的身影:罗湖口岸查看“一卡两报”的落实情况;皇岗口岸了解工作间设置建设;深圳湾口岸研究车辆检疫问题;文锦渡口岸了解货车检疫开展情况……他马不停蹄,穿梭于不同口岸间,传达、部署、解难。
口岸物资储备必须充足!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器必须准确!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标!这是物资保障工作组的职责。一次又一次,周连志副处长和曾传萍同志,为了解各口岸物资储备情况,他们奔忙于各口岸现场,掌握物资储备、使用、管理情况,拟定详细的购置计划;为做好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器的校准,连续3天深夜12:00,他们陪同校正员奋战在口岸一线;为完成国家质检总局口岸仪器设备的配置标准,他们带病坚持工作到凌晨3:00,孩子病了无暇顾及……他们始终默默践行着一个国检卫士的忠诚和神圣职责。
曾运松,白天跟随领导在一线了解情况;晚上在办公室整理材料,经常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饿了、困了、乏了,饼干和咖啡,成为他最忠实的伴侣;潘建英,面对总结分析、信息宣传全新的工作内容和每天16个小时的高强度运转,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把它们拿下了、克服了,不记得是多少个午休的空挡,多少个众人安眠的晚上,她在看、在琢磨、在修改;周李承,年迈的老母亲因为他的繁忙,不得不放弃回老家休息的打算,年幼的孩子因为他的早出晚归,几乎看不见他的人影;杨建垒,80后“新人”,他的120转诊热线总是在深夜、清晨响起;多少次的沟通协调,他总是口干舌燥。还有,信息中心罗时龙副主任、新人杨晓华和业务能手王琳,负责每天深圳13个口岸数据的核对、汇总、统计和上报,繁琐、枯燥,但准确、快捷。杨晓华自己病了,挺住了,两岁的孩子预防接种过敏住院了,她悄悄把假条撕了。活泼好动的王琳,放弃了跳舞,放弃了逛街,放弃了几乎一切业余爱好。而这一切,皆因工作。
就是这样一群人,把对党的忠诚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把对国家的责任扛在肩膀上,孜孜不倦;把对人民的爱放在心上,任劳任怨。每一个成员,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凝聚在奉献精神的旗帜下,履行着国门卫士的神圣职责。而他们仅仅是深圳检验检疫局3000多名干部职工的一个缩影!正如胡命侨处长所说,“我们做的都是一些日常工作,应该做的!”是啊,当一支队伍把时时付出当成日常,把种种奉献当成应该,这支队伍必将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