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落实党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迫切要求我们在各方面求新思变谋发展。
创新工作理念,在找准党建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新定位上求新思变
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谋划党建工作。政工部门争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率,就要把党建工作放在全局的视野中来审视、置于时代的潮流里来谋划、融于发展的格局中来部署。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主动把党建工作放到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共克时艰、加快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更好地服从于、服务于党组的中心工作。
坚持用改革开放的理念谋划党建工作。政工部门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跳出就“党建工作抓党建工作”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宽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精神谋划党建工作,不断拓展党建领域,延伸党建工作触角。要充分发挥政工部门对资源配置、放大、倍增的作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要进一步健全开放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认”和“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用人之长”的观念,建立开放的工作模式,不断扩大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开放度,努力使党建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谋划党建工作。政工部门是从事“人的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树立民主意识,更加关注人的需要、人的权利和人的发展。要打破有碍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逐步建立起以制度公正、机会平等、规则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制度,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全过程,真正尊重个体的意愿,使党建工作更具群众性和社会性。
创新工作机制,在激发党建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新活力上求新思变
创新干部管理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核心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五型”领导班子,完善领导班子决策、评价机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以推动科学发展的实效检验干部的工作实绩。
创新干部选任机制,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坚持为推动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把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延伸到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形成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领导干部选任公信体系,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创新人才集聚机制,打造推动科学发展的人才高地。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抢抓引才机遇,完善政策措施,凸显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在吸引和留住人才上,要破除自我封闭、等靠要的观念,真正打破地域、身份、职业、资历和社会关系的限制,全面开放、全方位引进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同时努力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创新党建统筹机制,筑牢推动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积极探索党员动态管理和基层组织互帮互助的新途径。创新产业型党组织设置,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开展活动。创新区域型党建工作模式,推进以强带弱、强强联合、检企共建、产业联动等区域党建新模式。
创新工作方法,在开拓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新途径上求新思变
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延伸党建工作触角。进一步拓展视野,优化社会服务,同步调整党建工作布局,把工作平台从党政内部不断向社会各界延伸,扩大组织工作在各种新兴社会领域的覆盖面。
实施一线工作法,增强党建工作实效。进一步转变作风,引导政工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调研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和工作创新创优上,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深入基层和重点工作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把民意民愿表达出来,把民智民力调动起来,凝聚科学发展合力。
完善阳光操作机制,提高政工部门社会满意度。要积极打破党建工作的神秘感和封闭状态,实施全程阳光操作。要加大组织工作内容、程序、效果的公开力度,强化社会各界对党建工作的民主监督,实现政工部门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努力提高社会对政工部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