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杜甫他老人家写过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诗句,读来使人辛酸。如今,据说有些新房业主“集体创作”一首《瓦屋为秋雨所漏歌》,说的则是另一番体会。毋庸讳言,商品房顶层漏雨现象,令诸多业主头疼不已。
当消费者购房时,好心的售楼小姐会劝您:最好别购买顶层住宅,因为容易漏雨。即便当年不漏,过几年也会发生不愉快。我也曾听一位物业高管说,现在管辖小区里报修最多的,就是顶层漏雨。我的一位同事住在板楼六层,只逢一场中雨,家里便漏得一塌糊涂,家具泡了,被褥湿了。找物业,追开发商,重做防水,全家人前后忙活两个月,才算把房顶“补”好了——还不知道下一场雨将会带来什么后果。领略狼狈之后,他一下子体会到杜甫老前辈的心境。
天津郑先生也是一位“漏屋”受害者,当他找到开发商时,人家理直气壮地拿出“公文”作为挡箭牌。这份《天津市商品住宅质量保证书》规定,商品住宅自验收合格之日起,开发商对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和外墙面防渗漏的保修期为5年。郑先生是2000年买的房,当时验收合格。这就是说,只保证您的房子5年不漏。5年一过,对不起,开发商就“撒丫子娜拉”了。
楼市希望重燃,商品房开发如火如荼。众多开发商最迷恋的是“入住率”,可没人愿意统计新房的“漏雨率”。业内人士坦言:尽管未经科学统计,但这个“率”应该“不低”。以前,我曾住过一阵子老楼,那幢楼房的房龄60多年了,虽说管道堵、窗框变形,但无论暴雨滂沱,还是厚雪积压,却从来不漏。如今建筑工艺水平大大提高,反而治不了一个“漏”字,真是怪事!如果追究责任,开发商、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无疑会陷入扯皮,而业主利益则通常被搁置一旁。其实,消费者的要求并不高: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漏”安如山。他们很想知道:作为本不应存在的质量问题,顶层漏雨不知还要“挺”多久?
盖一座好房子,标准可谓多多。对老百姓来说,一个朴素的标准,就是房子不能漏。对开发商来说,房子漏不漏则意味着严格的测试:如果房子挡不住风雨,只能说明你的事业开始“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