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船的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地运走了,一船船的钢材从韩国、乌克兰等地运走了,它们共同的目的地是中国。这些穿梭往来的远洋货轮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中国的需求正在快速上升,经济正在复苏。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铁矿石和钢材吗?难道中国经济真的“风景这边独好”?笔者调查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一种虚假繁荣。
铁矿石:进口数量猛增的背后
海关总署5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5700万吨,创造了历史新高。3265万吨,4674万吨,5208万吨,再到5700万吨,我国铁矿石进口今年以来连续4个月攀升,累计增长22.9%。
据青岛港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仅青岛港滞港的铁矿石就有近千万吨。
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铁矿石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每月约需铁矿石6000万吨,一般进口矿和国产矿各占一半左右,因此,每月进口的正常数量是3000万吨左右。4月份进口矿几乎超出正常进口量的一倍,这太不正常。
对于铁矿石进口猛增的原因,人们有不同的解释。不少人认为,这是许多贸易企业在大量进口,目的是囤积居奇。目前铁矿石谈判尚未结束,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还没有确定,而铁矿石现货价实际上已经低于中国提出的价格要求。再加上目前海运费比较低,不少贸易企业就大量进口铁矿石,囤积起来准备以后卖高价。单尚华说,我们也不排除国外一些铁矿石供应商在没有买家的情况下,自己把铁矿石运到了中国港口。因为目前欧美、日韩钢厂大量减产,将过剩的铁矿石先运往中国,待中国市场好转时卖个好价。而且这么做成本并不高,一是海运费比较低,二是目前中国许多码头的进出口量大幅下降,一些码头为增加吞吐量,允许进口商免费堆存货物,只收装卸费。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目前正在组织调查组到沿海港口去调查核实相关情况。
钢材:一边拼命“限产”一边大量进口
在铁矿石大量进口的同时,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居然在大量进口钢材。中国真的缺钢吗?统计显示,一季度中国粗钢产量12744.3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8.3%。我们的钢产量已经大大超过市场需求。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在4月底发布紧急通报,要求各地遏制钢铁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
工信部指出,在下游行业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必须把控制总量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为防止银行贷款大量进入钢铁行业助推产能扩张,工信部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银企衔接工作力度,对落后钢铁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
然而,在政府要求国内钢厂“限产”的同时,中国钢材进口量却不断扩大,并成为钢铁净进口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中国钢材进口量由1月份的87万吨逐月增加至4月的162万吨,钢坯则由13万吨增加至67万吨。今年3月和4月,钢坯钢材合计均是净进口,并且净进口量由3月的6万吨猛增到4月的88万吨。
一边拼命“限产”,一边大量进口。单尚华认为,钢材被大量运往中国,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合资企业和来料加工企业对进口钢材有硬性需求,比如欧洲或日本的在华合资汽车厂,可能习惯于使用本国钢厂生产的汽车板;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汇率的影响,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比较稳定,而韩国、澳大利亚以及独联体的一些国家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这些国家的钢材就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再加上一些中间商趁此机会倒钢材,使国内钢材市场雪上加霜。
单尚华表示,进口钢材已对国产钢材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我们正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反倾销调查等手段保护国内钢厂的利益。
警惕:“世界钢铁工厂”变“世界钢铁仓库”
业内专家认为,铁矿石和钢材市场的繁荣只是一种假象,其背后并没有实质需求支撑,更不能以此证明中国经济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与此同时,我们要谨防中国由“世界钢铁工厂”变成“世界钢铁仓库”,谨防中国钢铁产业被大量进口铁矿石和钢材“压弯了腰”。
据估计,目前中国港口和钢厂囤积的铁矿石在1亿吨左右。中国激增的进口铁矿石需求拉动了国际干散货市场的新一轮反弹。5月14日,象征国际干散货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创下今年新高,报收于2432点,较4月8日的1463点上涨66%。
“既然大家争相购买,矿山何必低价卖矿?”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认为,除了推高海运费外,铁矿石进口猛增造成的虚假繁荣至少有两个后果:一是动摇了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的主动地位,从而会进一步影响中国钢铁业的复苏;二是影响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整体判断。
专家认为,铁矿石市场的表面繁荣,正是一些大的铁矿石供应商拒绝大幅降价的重要理由。河北钢铁集团副总经理田志平认为,以目前的钢材价格水平,铁矿石价格只有下降40%以上,钢厂才能正常运营,钢铁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进口铁矿石价格太高正是去年10月以来中国钢铁行业陷入困境的最重要原因。据中钢协测算,中国去年在铁矿石进口方面至少多付了200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中国钢铁行业去年的整体利润。
“买啥啥贵”的根源在于行业集中度太低,进口商无序竞争,致使外方得利。为避免铁矿石进口的无序竞争,中钢协今年2月原则通过了《钢铁行业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自律公约》,禁止钢厂和贸易商倒卖铁矿石,代理进口商只能收取少量的代理费。
为减少铁矿石投机贸易,工信部紧急通报,要求钢铁协会和五矿商会要研究进一步减少进口铁矿石中间贸易商数量的措施。单尚华透露,中钢协已与商务部、工信部、五矿商会等就这一问题召开了会议,研究提高进口铁矿石贸易企业和生产企业的资质标准,目前正在研究相关细则。
国外钢材的大量涌入直接影响了中国钢厂的利益。业内人士认为,进口钢材中80%以上的产品是国内能够生产,且质量、产量都可以有保证的。在进口钢材的冲击下,国内不少钢厂产品大量积压,主要钢厂纷纷采取减产措施。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即便把落后产能都淘汰掉了,我们的过剩钢铁产能依然有1亿吨左右,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单尚华说。(邓卫华)
记者调查
铁矿石进口或存在倒卖行为需引起关注
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统计,宁波口岸1至4月共进口铁矿石180批,重量1277.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3.9%和5.7%。但自3月份以来,宁波口岸迎来了铁矿石进口的新一轮高峰。3月份共进口铁矿石63批,重量473.0万吨,同比分别上升37.0%和53.4%,环比分别上升50%和30.6%,4月份共进口62批,328.6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铁矿石进口量上涨除了宏观经济回暖,用钢量加大导致需求增大以外,不排除一些小钢厂和中间贸易商抄底囤积倒卖的可能。从全国范围来看,4月份共进口铁矿石5700万吨,环比增长9.45%,同比增长33%,超出了国内正常需求近一倍。目前宁波口岸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在75美元左右,仅为去年价高时的50%~60%,导致部分企业趁低价抄底囤货。在宁波口岸,进口铁矿石收货人近半数为小钢厂和贸易商。以3月份为例,有33批收货人为小钢厂或贸易商,占到了总批次的52.4%。某公司是一家从事铁矿石贸易的企业,去年从宁波口岸共进口铁矿石8批,而在今年的1至4月已经进口15批,是去年总量的1.9倍。
进口铁矿石囤积倒卖导致的进口繁荣很可能是一种虚假繁荣,这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及未来走势的预测,对中外铁矿石谈判等都有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更有可能出现去年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铁矿石贸易纯卖方市场,钢材价格与成本严重倒挂、大型钢铁企业严重亏损等局面。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铁矿石进口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对进口铁矿石数量、流向的过程性监控,推广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制止大量囤积铁矿石转手高价倒卖的行为。(徐焱钵)
中国铁矿石进口拉高海运费
据记者了解,超大型宽体船海运费上涨了近20%,较上个月平均水平的涨幅超过了80%。租金报价在4月初不足20000美元/天,这一租金低于货船的运作成本,而现在已经上涨至30000美元/天,新的租金水平已经可以使得船主应付运作成本并抵消物价上涨的贬值损失。习惯上,我们喜欢将BDI等干散货综合运费指数作为全球经济状况的观测指标。近期主要航线的铁矿石海运费都因此大涨。巴西至中国铁矿石海运费从4月初的15美元/吨上涨到现在的25美元/吨。澳大利亚运费同期也从6美元/吨上涨到10.55美元/吨。
专家分析认为,海运费的上涨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巴西至中国航线的铁矿石需求巨大;二是中国港口滞留耽搁时间较长,在中国海港,最多时有80艘以上的船舶等待进港卸货。而今年初这一数字为10艘。4月份海运费上涨影响到了铁矿石现货市场的报价。5月17日进口印度矿(63.5%品位)CIF报价上涨至66美元/吨,较前一周上涨1美元/吨,而FOB报价54美元/吨与前一周持平。国内66%品位铁矿石不包含增值税的售价78美元/吨,比前一周上涨了3美元/吨。但是市场仍需关注。下半年若有新的货船进入市场,海运费就可能下降至难以覆盖通货膨胀风险的价位,可能下降至25000美元/天。此外,中国海港堵塞的疏通也会造成海运费的下降。(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