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州关区出口监管仓库货物进出口却逆市而上,2008年12月到2009年2月,广东国通、广州南沙国际物流、南海中南三家出口监管仓库进出仓货物货值分别同比增长9.4倍、8倍和24倍。这一切与这几家出口监管仓库所拥有的“入仓退税”政策是分不开的。
昔日一个月如今一小时:盘活企业资金
2008年12月,经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广东国通物流城出口监管仓库等4家出口监管仓库被列入第二批享受“入仓退税”政策试点范围。本次获批开展“入仓退税”试点的出口监管仓库全国仅有9家,可说是凤毛麟角,而广州关区就占了4家。
广东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决定饮“头啖汤”。2008年12月27日,该大型电器生产企业的近两万台冷气机全部报关出口进入国通出口监管仓库,当天海关人员清点货物进仓库后,十分钟后就签发了出口报关单退税证明联。该批货物总值297.3万美元,2月5日企业已向税务部门办理退税343.6万元。
“入仓退税”政策实行后,企业资金周转期可缩短30到60天。对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出口企业来说,“入仓退税”犹如雪中送炭,无异于外贸出口的助推器。
进入仓库视同实际出口:破解出口难题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加工贸易企业都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因国外客户取消订单,成品无法按期出口,但加工贸易手册又将到期核销,不出口将导致合同逾期,影响新合同备案和执行;如将货物出口存在境外仓库,不但仓储费用高,还要进行二次配送。“入仓退税”破解了出口难题,既可迅速办理出口退税,盘活资金,又可保证加工贸易手册到期及时核销,同时还避免了货物在境外仓储费用高、二次配送等问题,一举多得。
此外,“入仓退税”政策还适应了国际采购商对商品进行全球配送的发展需求。对批量多、产地分散的“零担”货物,跨国公司可将货物逐批报关出口存入出口监管仓库,然后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情况,再拼箱出仓离境。出口监管仓库在原来仓储功能的基础上,又派生出分装、配送、拼装等功能。
由于具有众多优势,“入仓退税”这一新政策推出后,许多大型跨国企业纷纷调整经营策略,用出口监管仓库替代境外仓库,依托出口监管仓库建立国际配送中心、国际采购中心等,出口监管仓库成为了出口货物交割地。
推出多项措施促监管仓库发展
据广州海关介绍,试行“入仓退税”政策也促进了海关进一步加强严密监管和高效通关的工作。在实行“入仓退税”政策前,海关在签发出口退税联时为确保入仓货物全部实际离境,必须对进、出仓报关单数据一一核对,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进出仓数据的整理。
实行“入仓退税”以后,海关创新监管方式,推行电子海关监管,实现海关与仓库信息化联网。仓库在网上向海关办理货物进出仓库备案、延期存储、简单加工、集中报关、货物进出仓库确认等业务,海关在网上审核和批复,企业人员无须持纸质单证往返海关办理上述手续,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网络办妥海关业务。出口货物进入出口监管仓库后,海关能第一时间掌握有关情况,迅速签发报关单退税证明联。
提供“直通式”服务
相关链接
南沙保税港区4月申请验收
作为拥有我国目前保税物流体系中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将于今年4月份申请国家封关验收。近期,广州关区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的建成运营,以南沙开发区保税港区、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广州开发区保税物流园区为基础的广州保税物流体系的三大枢纽布局将基本成型。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等物流体系带来的入区(仓)退税等政策,可以使企业入区(仓)就能获得退税款,缩短企业出口退税的周期。”据广州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处负责人介绍,南沙保税港区可以享受包括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享受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既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支持,也将促进完善陆路交通和江海、空海联运,将使珠三角尤其是珠江西岸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另据介绍,广州海关通过创新管理机制、简化作业流程、提高管理效能,做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运作环境,引导高端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业、贸易、金融、信息、研发、设计等辐射集聚效应强的服务行业入区,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产业转移,打造主体功能突出的区域性现代制造、服务业中心。依托特殊监管区,综合运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监管通关等政策和功能,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南沙保税港区、空港物流中心运作联动,特殊监管区与区外企业、其他口岸有机联动,推动区域经济和周边产业发展。
目前全球最大的聚丙烯和聚乙烯供应商之一的阿联酋博禄公司已进驻南沙国际物流园区,世界排名前十的国际班轮公司中,已有9家准备入驻南沙港区,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达飞等世界著名航运公司在此开辟了20多条外贸航线。
南沙海关挂牌开关
3月25日,南沙海关正式挂牌开关。即日起正式对外办理海关业务。
2007年12月国务院在批复广州港南沙港区口岸开放的同时,同意设立处级南沙海关。2008年4月,海关总署批复同意设立南沙海关,并明确了南沙海关业务管辖范围为广州市南沙区。2009年3月,海关总署批复同意南沙海关自2009年3月25日起开办业务。
南沙海关隶属广州海关,是通关现场型和辖区管理型相结合的隶属海关,业务管辖范围为广州市南沙区,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心腹地,位于粤、港、澳黄金经济圈的核心部位,是珠江西岸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南沙海关辖区范围内海关监管点多面广,从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码头到大型国际集装箱码头,从货柜车检查场到旅检客运口岸,从保税仓库到保税港区等海关业务门类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应俱全,是广州海关业务改革和创新先行之地,也是广州海关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
随着物流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南沙区吸引了众多的国际知名企业进驻投资,并逐步形成了汽车制造、石化储运、船舶修造、港口物流、重型加工、高新技术、化工产品等特色产业。面对如此快速的地区经济发展,原有的“一关两区”模式已难以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南沙海关的设立呼之欲出。
据悉,南沙海关货运口岸现场将实行“5+2”工作日制度,推行每周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为企业在南沙口岸通关提供更多的便利;支持南沙客运码头开通夜航班轮和节假日加班航班,加大客运码头的海关人力资源投入,为南沙地区的经贸往来和对外旅游的发展创造更加便利条件;支持和促进南沙保税港区早日通过国家验收,并提供一体化海关监管服务,以统一的海关监管模式监管港口作业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业务,促进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的无缝对接和高效流转。 (文/徐越 詹国毅)
背景资料
提升港区整体通关效能全方位服务南沙港发展
广州海关顺应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发展形势,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监管制度建设,整合管理资源配置,改革通关监管模式,完善监管业务流程,优化港区通关环境,有效提升港区的整体通关效能,全方位服务南沙港区发展。
继续贯彻落实促进南沙港区发展的七项服务措施。提供电子预归类、电子预审价和电子物流监控的快速通关、网上付税、提前报关以及24小时预约通关等便捷通关服务,进一步推进区域通关改革,积极推广舱单预申报、“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及一关通“舱单互认”等通关监管模式,进一步提高港口货物集散能力及港区物流辐射能力。
落实海关总署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根据进出口市场的变化,研究支持南沙海港小商品出口通关监管模式,助推小商品零担出口业务,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为港区物流提供多种转关方式。针对南沙港区已与国内60多个口岸开展转关业务的情况,支持南沙港区发展海运支线、海陆接驳业务覆盖至整个泛珠经济区域,做到“应转尽转”;在转出地海关积极推行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与南沙港区联网进一步简化海关手续,节省通关成本,发挥港区“中转枢纽”的作用,增强港口辐射能力。
整合海关查验监管资源,创新查验方式,加快验放速度。充分利用集中查验区,发挥H986、电子地秤、视频监控系统和门户式辐射探测仪等监管设备的效能,实现集中监管;积极协调各口岸部门推行联检制度,减少重复操作,实现“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高整体通关效率;对有特殊查验需要的企业,提供下厂外验服务,减少企业通关查验成本。
推动港区监管场所标准化建设,顺利完成口岸对外开放验收。积极协助港区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造,完成卡口设置、内外贸隔离、视频监控室和堆场功能划分等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对外开放验收。
加强筹备和协调工作,助推南沙保税物流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港区封关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海关政策宣讲,助力港区招商引资工作;从产业布局、物流监控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和有效集成现有政策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对保税港区的整体规划,既确保海关的严密监管,又确保企业切实享受到优惠措施。 (文/肖国红 庄诗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