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展览业发展迅速,无论是展览会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办展主体不断增多,展览场馆规模不断扩大,为各相关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金融风暴波及全球,令许多中国企业如遇寒冬,作为反映经济晴雨表的展览业也难免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展览业又将如何应对呢?
金融危机影响凸显
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介绍说,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展览业的负面影响开始日渐凸显。
数据统计表明,在出国(境)展览方面,2008年,由贸促会批准的1881项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计划中,最终实施的只有1103项,实施率为59%,与2007年相比下降4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出展计划实施率为61%,下半年则迅速降至56%。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部分已经报名参加境外专业展览会甚至缴纳了展位定金的企业相继退展。
在境内展览方面,由于我国企业特别是作为参展主体的中小企业面临利润降低、资金短缺等困难,不得不压缩参展开支,甚至取消参展计划,导致境内展览会数量减少、规模缩小、效益下降。同时,由于很多国家和地区市场低迷,部分企业资金紧张甚至破产,海外来华参展的企业和采购商减少。
抓住机遇扩大市场
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秘书长孙翌伦认为,金融危机为行业发展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行业可以独善其身,会展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又给会展行业的发展在成本、需求、政治支持等诸多方面营造了有利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际上,对于国内大型的专业性展览会,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很大。当前,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进一步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于是,以扩大进口为主的各种国际性的专业展览会和以各种促进销售的国内展览会,特别是那些与民众密切相关的各种展销会,无疑都是与扩大市场的目标紧密相连,反而给企业提供了商机,所以企业参加展览很踊跃。
据了解,2008年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机床工具、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环保设备、基础零部件等大型、定期展览会都很红火,还出现展位供不应求的现象,发展速度超过以往。这说明在非常时期,展览作为供需双方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的功能和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知,展会作为企业拓展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最便捷、最节约成本的营销方式,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已成为企业抗击金融风暴的工具。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季鸿雁表示,会展业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行业,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受经济危机冲击比较小的行业,其会展业做得还相对比较好,比如大型机械业等,这些行业的会展带动了众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客观上对应付经济危机的冲击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随着各个行业的优胜劣汰,参展主体减少,也促成了参展经济实体的整合,整合后的实体将更有实力,尤其在化工、纺织等产业,当出口遇到困难,加上国家努力拉动内需的时刻,这些企业应该更注重国内的宣传,而展览却是最好的宣传途径,所以企业将更倾向于通过展会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从另一个侧面对展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海外参展塑形象
作为工业行业应用趋势的领跑者,2009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将于4月20日~24日在德国汉诺威隆重举行。来自汉诺威国际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的消息说,中国企业参与数量居高不下。截至2008年底,报名参展的中国企业超过400家,展出面积达4500平方米。
与往届工业博览会不同的是,今年经济寒流带来的出口形势恶化使前来参展的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有大幅提高,中国制造企业多年来投入于产业结构转型的成果又找到了一个向世界展示的舞台,已逐渐摆脱中低档产品制造者的角色,努力向以“中国创造”打造全新贸易格局的美好愿景挺进。
汉诺威国际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以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讯博览会(简称CeBIT)为例,前几年中国展商作为展会“配角”,展示的多是中低端产品,因为仿冒程度高,不时还被牵扯进知识产权纠纷。而最近一两年来,中国展品的技术、创意含金量越来越高,尤其是硬件领域,华为、华旗等旗舰企业已成为展会不可缺少的主角之一。
创建品牌求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展览行业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为了实现展览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筹备展会时更应秉持质量先于数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采取策略。总的来说,展览会必须贴近行业,解决好为谁而办、请谁来看、达到什么目的的问题。这也是提升管理、抓品牌建设的好机会。
在市场细分成为趋势的今天,针对性和操作性强、能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果的展会,无疑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只有实现专业化才能突出个性,才能扩大规模,才能形成品牌。而品牌是展览业发展的灵魂,实现品牌化经营是增强中国展览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对企业而言,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展会显得很重要。“这要求企业要有明确的参展目的。”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全资子公司国机环球(北京)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敏说,企业参展是展示实力、树立品牌形象,还是宣传产品、达成交易,或者是物色代理商或批发商或合资伙伴?在明确了市场拓展的需求之后,企业就要罗列一下展会的清单,并且着重关注其展会的目标市场包括其主题定位、目的、观众结构是否与之相符等,这样可以轻松地让很大一部分对企业无益的展会从视野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