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运营商已经充分认识到,机顶盒标准的不统一已经成为后续开拓增值业务、阻碍数字电视进程的关键性因素。
近日,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西广电)成立中国首个“机顶盒统一方案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将致力于开发陕西广电网络自有标准的数字电视机顶盒,解决目前陕西地区机顶盒品牌多样化、性能参差不齐、系统应用互不兼容、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问题。从这一举措来看,广电运营商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机顶盒标准的不统一是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果要继续开拓新的增值业务,提高广电的APUR(每用户平均增长)值,统一机顶盒标准是前提,而早在5年前国家提出的机卡分离政策的实施也有望因此而向前推进一步。
统一标准是关键
针对此次陕西广电网络成立中国首个“机顶盒统一方案联合实验室”,陕西广电对外的口径是,旨在解决目前陕西地区机顶盒品牌多样化、性能参差不齐、系统应用互不兼容、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问题。
“机顶盒差异化一直是产业发展的瓶颈,陕西广电至少已经看到了这点。”互动媒体产业联盟推进组组长丁中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陕西在数字电视推进工作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已显现出来。陕西广电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4年12月陕西地区开展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以来,出现了机顶盒升级、售后服务、维修、增值业务拓展困难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机顶盒硬件方案多达6个,机顶盒品牌8个,机顶盒产品11款,复杂的应用、服务软件解决方案导致机顶盒终端软件升级困难。
业内专家表示,陕西出现的以上现象是广电的普遍现象,由于前期在整体平移的进程中,广电运营商一味地追求“数字”和“速度”,采购机顶盒的标准主要靠价格来衡量,并没有考虑到产业后续的发展,带来了在后续增值业务开发上很难推进的隐患。
从整体平移的城市来看,一个省内的机顶盒方案至少达到13种,如果将机顶盒并行操作,全部升级一遍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而全省的数字电视用户分散,各品牌机顶盒的发放也相对分散,机顶盒内置软件不统一、软件成熟度低,给售后服务和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网络整合扩大用户基数
“陕西广电网络能成立‘机顶盒统一方案联合实验室’,是因为陕西有数字电视用户基础。”参与此实验室的机顶盒终端企业深圳九联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荣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用户基础是在全省的网络整合上建立起来的。”
据记者了解,陕西在2006年就开始了对全省的网络整合,到2008年年底,陕西已经完成了行政和资本的整合,目前数字电视用户数已经达到了100万户。
“有了用户基础,运营商才有底气在增值业务上进行投资。”银河电子市场部经理朱建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他算了一笔账,整个系统增值业务的投入至少需要1000万元,如果按用户基础只有10万户,高端用户只占20%来计算,投入增值业务很难实现收支平衡,这也是广电运营商犹豫不决的原因。“江苏在整合后,用户基数超过100万户,目前仅南通一个月就能发展到2万户VOD(视频点播)用户。”朱建标说。
从陕西成立“机顶盒统一方案联合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来看,最终是使更多的供应商参与进来,获得更多资金、技术力量,来降低运营商的投资风险。“机顶盒企业也更愿意以合资控股的方式参与到数字电视的运营中。”武汉华光数字传媒网络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袁海波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终端企业与运营商的合作改变了以往通过收费分成的方式,风险太大。”
机卡分离政策进一步落实
陕西广电成立“机顶盒统一方案联合实验室”后可以统一全省的机顶盒标准。陕西广电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实施的方法是通过统一机顶盒硬件的模块化设计,形成统一的机顶盒硬件规格和硬件模块接口标准。在软件方面,则将实现多种开发成果在不同品牌、型号、方案的机顶盒产品上快速部署。
丁中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顶盒统一标准还必须考虑操作系统在嵌入式上的统一。”他表示,目前能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基于非实时操作系统Linux的一个通用性较强的子集,进一步开发让操作系统更宽广、差异化小的基于操作系统的中间件。
但是机顶盒采用非实时操作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图像效果并不理想,用户体验比较差,其图像表现弱于实时操作系统。而目前机顶盒所采用的实时操作系统需要对机顶盒软件不断优化,实施难度大并且需要人力和精力的不断投入。
早在5年前,原信息产业部就提出机卡分离政策,从以上的判断来看,机顶盒统一标准还需要统一中间件。
格兰研究项目经理韩零表示,目前已经完成网络整合的省网已经超过一半,如果全国省网的机顶盒标准都能统一,必定能进一步促进机卡分离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