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份,山东进出口增势趋缓;12月份出现近年来首度负增长;2009年1月份,各项外贸数据明显进入下行通道。从进出口企业到地方政府,无不感受到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
作为山东外贸经济龙头的青岛市,1月份出口值23.2亿美元,实现0.7%的增长。这个数字对山东外贸经济意义非常。1月份,全省出口总值61亿美元,青岛占三分之一。作为拉动全省外经贸发展的“三驾马车”之首,青岛出口数据的增长无疑给山东外贸打了一针“强心剂”,增加了山东各地应对危机的信心。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迅速蔓延,外经贸领域首当其冲。2008年11月份,山东进出口增势趋缓;12月份出现近年来首度负增长;2009年1月份,各项外贸数据明显进入下行通道。从进出口企业到地方政府,无不感受到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
添动力:打造保税物流“新引擎”
近日,青岛翔通国际物流中心总经理王治正在积极谋划今年保税仓库的发展,虽然眼下企业效益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但王总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原来,在青岛海关积极参与和支持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下半年封关运营。这对区内企业无疑是雪中送炭,对山东保税物流发展则意义深远。
保税港区在形式上最接近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政策模式,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设立于胶州湾西海岸,是由现有的青岛保税区、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及临近港区转型升级设立,发展定位是:在国内,立足半岛港口群,服务山东省,辐射沿黄九省区,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大(连)青(岛)天(津)”支撑发展格局中重要一极;在国际上,发挥毗邻日韩区位优势,面向东北亚,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率先建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试验区。王总介绍说,“保税港区有更优越的政策,可以大大简化船舶进出港手续,提高国际集装箱运输效率,降低物流费用,可以更好延长供应链、物流链,在效率、效益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基于对保税港区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青岛海关关长李书玉提出:“海关将针对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实际特点,以手续最简化、进出最快捷、管理最高效、服务最周到为目标,研究、实施专门的管理模式,将保税港区‘政策高地’的优势切实落实到位。”早在保税港区申办初期,青岛海关就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出谋划策,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从政策和运作环境上对保税港区进行不断完善和调整。在目前的保税区内,青岛海关自主开发保税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区内企业通关效率;推行电子化手册子系统,实现“网络化、无纸化”,管理方式跨入全国先进水平;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转关成本高的难题,简化操作流程,提高通关效率,实现货物无障碍流通,为“自由港区”的到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为促进保税物流发展,助推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青岛海关以实际工作争取更大的贡献率:支持青岛保税物流中心、日照保税物流中心获国务院批准,支持烟台、潍坊两个出口加工区开始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大型物流企业申办保税仓库。充满活力的保税物流体系正在山东口岸日渐形成。
造实力:优化外经贸发展“软环境”
近日,一则好消息从青岛海关传出,作为山东外贸经济龙头的青岛市,1月份出口值23.2亿美元,实现0.7%的增长。这个数字对山东外贸经济意义非常。1月份,全省出口总值61亿美元,青岛占三分之一。作为拉动全省外经贸发展的“三驾马车”之首,青岛出口数据的增长无疑给山东外贸打了一针“强心剂”,增加了山东各地应对危机的信心。
当下,外经贸领域攻坚战在即,迫切需要更加优良的通关环境支持,海关作为大通关链条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化多项改革,下大力气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青岛海关深入推进多点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方便企业就近自由通关,推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山东内陆各地都与口岸海关实现电子联网,海运货物全面采用多点报关,与空港的多点报关试点也在紧张进行。据统计,内陆企业90%的报关单在当地报关,去年通关货物达130万票,占关区货物总数的四成。
山东口岸港口资源丰富,如何充分开发港口经济潜力,形成产业优势,是一个重要课题。青岛海关与外省开展区域通关合作,增强了山东港口对内陆省份的辐射能力,为港口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青岛海关先后与全国12个海关签订区域通关合作协议,除沿黄各省外,还包括湖南、四川等地海关。2008年,外省企业在山东口岸进出口货物1.12亿吨,货值537.5亿美元,分别占山东海运口岸进出口量的38.3%和28.4%。
推广应用电子化通关手段,是青岛海关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提高监管效能,加快通关速度的具体措施。在加工贸易领域,青岛海关逐步推进流程再造,实行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目前联网企业252家,开设电子化手册3.8万份,居全国第一位。在出口通关方面,率先开展无纸通关改革,去年无纸通关单量占出口报关单总量的一半,达到114万票,居全国第二位。在税费支付手段上,采用网上支付,去年网上支付税款667亿元,占开征税款总额的82.5%,居全国前列。
青岛海关还推出了一系列“贴心服务”:全面实行“5+2”工作制;对特殊货物通关实行预约加班;设立咨询协调中心,通过网上答疑、电话咨询、关员受理,多渠道解决通关难题。
共克时艰,义不容辞。青岛海关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工作习惯束缚,全力推出多项支持举措,倾力推动山东外经贸实现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