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天无有效降雨,小麦受旱面积达277万公顷,3万多公顷麦苗枯死。有“中原粮仓”之誉的河南省从去年10月份开始遭遇了50年不遇的干旱。
作为我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0,夏粮总产量占全国的1/4。面对大旱,河南省2月6日部署开展了“百厅(局)包百县(市、区)抗旱浇麦夺丰收”活动。当日晚,河南省质监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河南省质监局立即成立了以副局长袁静波任组长的8人工作组。2月8日下午,工作组抵达辉县市立即到田间地头进行考察。
辉县市实际播种小麦面积4.8万公顷,有2000公顷的山区不具备灌溉条件。2月9日上午,工作组同当地水利局、农业局、质监局负责人前往旱情严重的拍石头乡横岭村、张四沟村。虽然之前的人工降雨使麦田旱情有所缓解,麦苗没有出现枯死现象,但旱情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袁静波告诉记者,横岭村共有600口人,1500多头猪,因100多天没有降雨,村里的水窖存水已接近底部,出现了人畜饮水紧张。有类似情况的还有沙窑乡南沙水村。
2月11日上午,河南省质监局局长高德领和工作组又分别赶往旱情较严重的高庄乡金章村、宋庄村等地。面对还没有得到彻底解除的旱情,尤其是人畜饮水的困难,质监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河南省质监局当即决定,拨出20万元到新飞特种车辆厂购买专门的送水车,送给这些旱情严重的村。
同时,河南各地质监部门也纷纷行动起来,结合自身职能和当地实际,全力为当地抗旱浇麦服务。
周口市质监局抽调技术、执法人员专门成立抗旱保收工作组,进企业、进市场、进田间,部署开展了农机具、电线电缆、成品油等重点产品专项打假支农行动。他们深入农机具及电力设备生产企业,重点检查产品质量情况和企业生产销售台账,严厉打击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及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在抓好生产源头的同时,该局还组织人员深入农机具批发零售市场和商店,对农机具、电线电缆、燃油加油机、成品油等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查。不仅如此,他们还深入田间地头,听取农民对质监工作的需求,宣传农机产品质量鉴别常识,实行“12365”热线电话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接受咨询。
为保证农民灌溉的顺利进行,清丰县质监局在检测中心电表室特设了农灌三相表检定窗口,及时为前来送检的农户提供方便,为不延误农户的灌溉时间。目前,该局已为农户检验三相表200余台,经维修检定,合格率达100%。
今年的元宵节,林州市质监局工作人员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2月9日当天,该局工作人员兵分两路,深入到林州市偏远乡村东姚镇白象井村、下郊村田间地头帮扶抗旱救灾。他们查看水源和灌溉设施,了解农作物受害及用水情况,详细询问当地干部组织浇灌进展情况,并对抗旱浇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决。当了解到当地的抗旱保麦工作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该局立即多方筹措资金,帮助旱情严重的村整修水利设施。
2月14日下午,记者在驻马店市遂平县花庄乡的麦田内看到,遂平县质监局局长门国政正带领着该局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向农民了解水泵、油品和化肥的质量问题,给浇麦的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指导、咨询等服务。现场的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质监局不仅提供了10多台水泵,还给了我们很多的保障和服务,真是抗旱浇麦的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