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谷物与豆类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在意大利罗马成功主持召开ISO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第33次会议。ISO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第33次会议是我们承担秘书处以来第一次在国外组织召开的会议,我们除派分委员会主席和秘书长组织并主持会议外,还以ISO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正式成员国的身份组织由4位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一、会议背景
ISO技术委员会会议一般每一年到一年半举行一次。自2006年10月底我们承担ISO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以来,已经成功组织召开了两次会议。第一次是2007年6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32次会议。此次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33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审议ISO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第32次会议以来的秘书处工作报告,讨论《小麦》、《大米》、《扦样》等20余项国际标准的关键技术问题,通报7项国际标准复审结果,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会议形成了23项决议,如期完成了预定议程,决定下届会议将于2010年春天在法国巴黎举行。阿根廷、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菲律宾、波兰、瑞典、泰国和英国等成员国和相关国际组织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二、会议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审议通过了秘书处工作报告。第32次会议以来,秘书处按照ISO的工作程序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首先,对委员会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使一些停滞不前的项目重新启动,充分协调解决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分歧,加快了项目进度。其次,向ISO中央秘书处报批了标准12项;正在进行的项目19项;新立项目4项。委员会对7项国际标准进行了复审。发布了8项国际标准,废止了3项国际标准,目前,委员会共发布国际标准58项。第三,加强了与成员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联系。委员会共有成员国家53个,其中,正式成员国(P-成员国)17个,观察成员(O-成员)36个,联络成员国际组织12个。秘书处充分调动成员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鼓励成员国提出新项目提案,开创了分委员会的新局面。与会专家和代表对秘书处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二)对《小麦》、《大米》、《扦样》等20余项国际标准项目进行了审议,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达成了共识。尤其是小麦标准中的水分设定问题、大米标准中的定义问题,扦样方法中的转基因问题等等,对这些长期以来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敏感问题,成员国之间分歧较大。此次大会要求各国代表谁提议、谁举证,大家畅所欲言,用数据说话,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争议较大的一些关键标准技术问题逐一达成共识,形成了决议,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承担的《小麦》和《稻谷潜在出米率测定方法》两项国际标准修改方案获得通过。中国专家向大会报告了承担的两项国际标准的进展情况。对我国提交的文本、方案和实验报告,参会代表都认可。会议对《小麦》标准中多项指标的修改问题进行了讨论,尤其是中国专家为保证储粮安全而降低《小麦》标准中的水分限量指标的提议,在粮食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终于达成共识,将原来15.5% 降低到14.5%;会议同意中国专家根据讨论结果对标准进入委员会草案修改程序;大会还通过了中国专家在国际验证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稻谷潜在出米率测定方法》的修改提案,同意将提案进入国际投票程序。
三、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话语权得到提升。
承担秘书处工作以来,通过秘书处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话语权得到迅速提升。2008年10月14~1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主席顾问团会议暨全体大会上,我们向大会报告了中国接任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秘书处以来的工作情况,受到了大会主席和会议代表的一致好评。在罗马组织召开的ISO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第33次会议上,中国专家分别就我国承担的两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向大会作了报告,提出了关于大米标准的具体修订意见,还就《小麦及小麦粉中面筋含量测定》国际标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勘误建议。同时,中国代表团还积极推荐实验室参加《稻米-米粒生物学性质》的测定、《小麦粉面团物理特性的测定》等标准的国际环形验证实验。中国代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行动给各国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专家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重视和采纳。
(二)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是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国际标准化活动是世界范围内由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承担秘书处以来,我们主动与相关国际组织联系,通报本委员会标准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他们共同组织标准国际验证试验,资源共享。ISO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受到了相关国际组织的关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国际稻谷研究所也派代表参加了我们组织的会议。在我们筹备罗马会议时,欧盟标准化委员会谷物及其产品技术委员会和国际谷物技术协会都表示愿意将他们的会议也安排在罗马并且在时间上与我们的会议衔接,以便相互交流沟通。
(三)做好国际标准化工作需要全行业支持。我们承担的ISO 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秘书处是我国承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涉农领域唯一的秘书处,受到国家标准委和国家粮食局的高度重视。承担秘书处伊始,国家粮食局党组就给秘书处提出了“起点要高、形象要好、步子要稳、作用要大”的要求,同时指出秘书处既要履行好国际义务,把分委员会工作推向新台阶,又要充分利用秘书处这个平台,逐步提高我国粮油标准化队伍的技术水平,积极推进我国粮食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承担秘书处以来,我们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承担了两项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实现了我国在农业领域承担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零的突破;选派专家参加了17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将来采用国际标准创造有利条件;还组织有条件的实验室代表我国参加了国际标准的环形试验工作,促进了我国粮油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我国粮食行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质量监督检验站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推荐选派专家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配合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扦样,参加国际标准的环形试验,自筹经费完成样品的国际传递,出席国际标准化工作会议,保证了秘书处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进一步做好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加快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粮食行业的国际标准以检验方法标准为主,是基础标准,技术要求高,公益性强。只有紧密跟踪国际标准项目的进展情况,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验证试验,才能及时发现标准是否适用于我国国情,是否有利于我国粮食的生产和贸易,是否根据我国的需要建议修改某些内容,也只有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和锻炼我国的标准化人才队伍,逐步提高我国的标准技术水平,加快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二)加大国际标准化工作投入力度,保证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粮食基础标准研究是公益性研究,开展国际验证试验费用较高,需要稳定的经费支持。过去我们在国际标准制修订中话语权不多,想承担国际标准项目没有机会。现在,我们可以发挥秘书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争取多承担一些国际标准项目,但由于没有经费保证,致使一些对我国至关重要的标准我们无法承担。此外,参与跟踪国际标准项目也需要在国内进行验证试验,检验在我国的适用性。为了保证我国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可持续性,不失时机地利用我们的话语权,建议将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经费列入国家财政专项预算。
(三)加强秘书处自身建设,履行国际义务。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局承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谷物与豆类秘书处是我国涉农领域承担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是为国争光为民谋利的事情。只要我们履行好国际义务,做好秘书处工作,就可以利用这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中高级管理席位,在粮食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维护国家的利益。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秘书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外语能力要求都很高,因此人员稳定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编制所限,目前只有2名正式工作人员在超负荷运行,经常靠临时借用人员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为此,建议增加秘书处编制,配备一个相对稳定、人员齐备、精干专业、强而有力的秘书处工作班子,保证秘书处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履行好我们的国际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