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讯 记者12月17日从惠州市农业局了解到,经过省市有关专家的认真评审,惠州市又有5项市级地方农业标准于11月底完成审定,近日已交由质监部门审核发布。
据悉,自2000年以来,惠州市已审定并发布了21项市级地方农业标准。多年来,这些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地方农业标准,增强了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全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惠州市有8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新审定的5项市级农业标准分别是无公害鲍鱼工厂化养成技术规范、无公害花生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桔塱茶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永汉慈姑生产技术规程。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为使已经审定的农业标准得到广泛应用,加快惠州市农业标准化进程,在省农业部门支持下,惠州市农业部门已建在建共8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惠东县铁涌镇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龙门县年桔标准化示范区、博罗县黑皮果蔗标准化示范区、惠城区汝湖镇甜玉米标准化示范区等4个示范区已通过验收,标准化示范区面积达2.6万亩;市农科所的蔬菜新品种标准化示范区、横沥镇的茄子标准化示范区、市畜科所的养猪标准化示范区、博罗县的冬瓜标准化示范区等4个示范区正在建设中,示范区面积达5000亩,养猪标准化示范区年出栏生猪可达4万头。
无公害蔬菜价格高出12%~20%
“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安全。”惠城区菜工办副主任温武东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公害生产标准的核心,一个方面是规范农药使用。2000年以前,农残检测不合格率在30%以上,经过多年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及相关部门的检测监管,现在市区农药残留检测检出率控制在4%以内。另一方面是提高蔬菜品质。按照标准化要求,施用肥料为有机肥,蔬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口感细腻而有清香。因此,无公害蔬菜价格比其他同类蔬菜价格高出12%~20%左右。产量提高也是标准化带来的重要改变,据菜农反映,按标准化种植蔬菜,产量要比按传统经验种植的产量提高20%左右,增产效果明显。惠城区菜工办监测到,2006年后按标准栽培的茄子的平均亩产由以前的3700公斤左右增加到了4500公斤左右。
温武东说,近年来惠城区菜工办每年都要组织几期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班,利用科技下乡等机会发放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资料,提高菜农无公害意识;还通过组织一批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使标准化操作规程得到快速推广。此外,惠城区菜工办还组织相关企业申报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