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这就是我们的样板。”11月15日,谈到浙江省嵊州市传统榨面的标准化生产,该市甘霖镇殿前村榨面商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自今年8月以来,他们依托地方整治“十小”行业工作契机,积极在企业中导入标准化工作,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今年8月,嵊州市对“十小”行业开展整治工作,要求对涉及小餐饮、小菜场、小美容美发、小食杂店、小药店、小音像店等多个“十小”行业进行标准化生产和经营,建立标准化试点单位。作为嵊州市传统的榨面加工业,此次也被纳入整治的“十小”行业范围。
甘霖镇殿前村有21户榨面加工小企业,为建立食品加工小作坊示范点,嵊州市质监局等管理部门按照《嵊州市食品加工小作坊标准规范》要求,以建立商会的形式,引导他们按照“四统、二分”,即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分散加工、分头销售的运行模式进行加工生产。在监管上,嵊州市质监局等管理部门还实行承诺制、责任制、巡查制、分析例会制等措施,为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整合提升提供各项服务,并指导当地榨面商会建立了质量例会制、质量检验制、索证索票制等制度。日前,嵊州市甘霖镇殿前村榨面商会的检验室也已正常运作。
作为嵊州市“十小”行业整治的试点乡镇,今年8月,甘霖镇将秀山路列为示范创建一条街。该路段涉及小餐饮、小菜场、小药店等多个“十小”行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位于这条路上的甘霖镇老汤面馆就是此次用标准化标出的“十小”样板之一。这家以面食为主、具有乡村特色的小餐饮店,自开展“十小”整治工作以来,按照《嵊州市食品加工小作坊标准规范》要求,规范了餐饮器具的消毒,对食品加工处理区进行了改造,并增添了相应的卫生设施,圆满达到了标准化试点工作目标。
就是这样,通过标准化规范,嵊州市整治出了许多“十小”样板企业。目前,在嵊州市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的督促指导下,一些“十小”行业的试点小企业已分别建立了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行业卫生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原有消费维权监督员网络的基础上,这些标准试点小企业还聘请一批“十小”行业信息员和义务监督员,构建有效的监管网络,以实现长效管理。
嵊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鉴食品小作坊标准化样板间的经验,下一步他们将以《市食品加工小作坊标准规范》为参考,建立健全其他行业的地方标准,并通过对业主培训、宣传贯彻标准规范等措施,继续为全市“十小”行业树立可听、可看、可查的学习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