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忽视创造的伟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创的、叫响全国的“三不放过”监管工作经验,到80年代首创“驻厂检验员”制度,90年代执行“五必谈、五必访”,再到21世纪把“四同精神”融入全局上下,常州检验检疫部门历届领导班子始终超前谋划、想在先、干在前,不断创新检验监管模式。
“三个不放过”铸就质量生命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时的南京商检局常州商检处从实际出发,积极贯彻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政策和灵活措施,初步确立了发展思路:坚持思想解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以企业为中心”,不等不靠,最大限度地依靠、发挥和调动人的最大积极性和能动性挖掘潜力,集思广益。这种理念融会到日常点滴工作中,催生了一系列“独门经验”。
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一些出口生产企业管理薄弱,质量意识不强,产品质量不稳定。常州商检处提出,要用人的力量,铸造一条钢铁质量防线。全处干部职工树立了牢固的质量观念,一丝不苟强化检验监管,狠抓产品质量。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从原材料进厂、生产到检验道道关口形成了统一的操作程序,常州商检处总结出了不合格不放过、不合格原因不清楚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三个不放过”监管模式。1983年,全国轻纺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常州召开,“三个不放过”监管工作经验从而叫响全国系统。
“驻厂检验员” 贴心服务在前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检人员的设置逐渐不能满足外贸发展的需要。常州商检局坚持“严格依法行政、热情服务企业”双管齐下原则,贯彻“以企业为中心”指导思想,适时作了合理调整,首创“驻厂检验员”制度,即由常州局向重点企业派出驻厂检验员,与工厂质检员在每个工作日一起去生产第一线巡回监督、抽检,进行经常性指导,不仅把监管阵地延伸到企业的生产线,也大大方便了出口企业的报检,获得了双赢。
1984年,常州商检局第一批轻纺检验员马伯良、蒋可伦、黄洲东分别进驻常州灯芯绒厂、东风印染厂和东方印染厂。检验人员现场解决企业在产品生产、加工工艺、质量控制体系等环节遇到的瓶颈,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连年确保了企业产品质量: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实行驻厂检验员制度的首批3家面料厂在全国开展的产品质量评比中,摘得一项金奖、两项银奖。
“五必谈、五必访” 润物细无声
1992年,常州商检局职工吴剑难因病撒手人寰,丢下了孤儿寡母。其后的16年,历任领导班子成员都定期上门探望慰问,该局党员还自发资助吴剑难的儿子上学直至大学毕业。
上世纪90年代末,经过“三检合一”的常州检验检疫局在常年坚持职工思想政治动态反馈制度的基础上开始推行“五必谈、五必访”制度,五必谈是指,岗位变化、职务升降必谈;顾客有表扬或投诉必谈;职工进局和退休前必谈;工作有矛盾,职工有思想问题时必谈;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后必谈。五必访是指,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婚丧喜事必访;家庭有特殊困难必访;立功受嘉奖必访;老人节对退休职工必访,建立健全职工密切联系沟通机制,准确地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形成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问的良好氛围,为稳定队伍、凝聚力量夯实了基础。
“四同精神” 一群人的远行
“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甘苦同当”——这16字箴言,让常州局全局上下在局党组的带领下,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常州市政府领导由衷地赞叹,“常州检验检疫局班子好,职工队伍好,在这里没有杂音,只有和谐之音、发展之音!”
“四同精神”是每个党组成员的行为准则,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搞特例。
该局党组从自身做起,要求职工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要求职工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党组每周召开一次党组会,对重大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大小事情不搞一言堂,注重协商,尊重每个成员意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求同存异,和谐相处。该局党组率先垂范,察实情,干实事,从宏观上谋划长远,从微观上求精求细,在检务大厅设立了局长信箱和局长客户对话簿,企业的报检员的投诉、建议、意见可以畅通直达。
“四同精神”是每个干部职工的内化要求,事业要发展,需要一张坚不可摧的制度之“网”。考核制度的“精细化”在常州局体现得淋漓尽致。全局建立起制度管人、权责分明、监督有力和奖惩有据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先后出台了检务、检验检疫、科技工作、信息宣传、驾驶员等十余项量化考核办法,强化责任制考核和过错追究,充分利用管理手段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
“四同”精神是各项工作的参照坐标,任何决策只要与之相符,都可以大胆地尝试。常州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局党组想方设法拓宽干部进步成长的渠道,取消干部终身制,打破选人用人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体现了“创业给机会、干事给舞台、发展给空间的用人导向”。从1999年起,该局共推荐处级干部12名,43名科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
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系列措施激发了干部职工的潜能,也点燃了他们热爱检验检疫事业、热爱本职岗位的激情。“我们每个人都把‘四同精神’烙印在心中,逐渐形成了珍惜工作、努力工作、快乐工作的意识,大家一言一行都是为了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局里的一位中层干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一连串荣誉记载着常州检验检疫局远行的坚实脚步:“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国家质检总局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检验检疫系统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在全国首次截获国家禁止进境的一类有害生物马铃薯白线虫、创建全省首个产业集聚监管示范区……集体荣誉,个人荣誉,绵延30年,催人奋进。
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站在了历史与未来的结合点上。常州检验检疫人正进一步解放思想,将激情沉淀为奋进的底气,化为继续前行的动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锐意开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