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认真落实“三常”要求,是炼党性、修官德、正品行、保清廉的有效方法和保证。
为政之德,自古以来一直被为政者所重视,正如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为政之德包括官德和品德。官德在于依法行政,秉公用权,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品德在于重礼义廉耻,是非分明。德与官紧密联系在一起,德缺官倒。因此,党员干部务必重视修身养德。要常忆过去想入党提干是为什么,现在应该怎么做,将来身后留什么。要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是自古以来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一定要学习《公务员行为规范读本》,在实践中体会为政之德非常重要,实践出真知。要向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人物学习为政之德,也要善于从历史和经验教训中学习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是修炼党性的重要措施。贪欲是指非份之欲,是违背党性或违背道德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利、财、色上。贪欲是万恶之源,是为政之大忌。凡党员干部,务必深知贪欲之害,才能更好地克制贪欲行为。贪欲有“四害”:害自己、害家人、害单位、害社会。害自己在于政治上断送前程,经济上、精神上、情感上、身体上都会受到极大的损害,最大的害处在于身陷囹圄。害家人在于家人亲朋抬不起头,子女入学、入党、参军、提干、找工作统统受影响。害单位在于单位的先进旗帜随之而倒,单位的社会影响随之下降,党组织抓队伍建设不力随之检讨。害社会在于给党组织和行政机关脸上抹黑,损害党政机关形象,削弱执政能力。总之,常思贪欲之害,能够有效地促进遵规守纪。
常怀律己之心是修炼党性的内在保证。自古多少官倒地,原因多为不律己。党员干部,只有真正具备律己之心,在心灵上筑起一道坚固不摧的防护墙,才能在为政长河永不倒。勿以恶小而为之,切忌侥幸心理。党员干部都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及鉴别能力,懂法律知纪律,是非是可以分清楚的,但还是有党员干部“倒下”,究其原因,侥幸心理是冲破自律防线的罪魁祸首。党员干部,必须牢记“纸包不住火;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党员干部要勤于洗刷心灵,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要及时铲除心灵上的“锈蚀”,多想奉献,少想索取。党员干部要善于接受监督和管理,不论职位高低,都应该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下,切勿当特殊党员,切勿当特殊干部,必须深知失去监督制约便是滑向深渊的开始。党员干部要念好“慎经”必须认真落实“慎初、慎独、慎微、慎终”要求,要特别注重慎独和慎微,在单独处事时,要有《礼记》中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之境界。还要做到慎欲、慎交友。党员干部还要看牢自己的口足手。“病”可从口入,口可吃掉党性和原则。“祸”可随手而来,收了贿赂,必定“高抬贵手”,从而损害党和国家的利益。党员干部,一定要看牢自己的口手足。口莫乱吃乱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手莫乱拿乱收,天上不会无故掉馅饼。足不可乱行,为政之路有陷阱,切忌行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