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聚氰胺因“问题鸡蛋”再次浮出水面。食品行业专家分析认为,鸡蛋发现含有三聚氰胺,饲料有可能是罪魁祸首。对于体量小的家禽或动物,如果不断进食含三聚氰胺的饲料,一些物质的确可能会残留体内,甚至聚积在鸡蛋等产品中。
怀疑并非空穴来风,自去年3月的美国宠物饲料事件之后,“肇事者”三聚氰胺已经成了饲料行业关注的“危险分子”,有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严格监控其含量。利益驱使下,仍有不法生产者往饲料里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然后充当优良饲料卖高价。据知情人士透露,豆粕、骨粉是目前鸡食用的两种主要饲料,衡量两类饲料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是“蛋白质”含量和钙的含量,如果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每吨饲料成本可以从8000~9000元降低到5000元左右,吃了这样饲料的鸡下的蛋每只成本只要0.3元左右。据了解,还有些企业从各地收购这些低成本鸡蛋贴牌销售,企业自身都不知道这些鸡蛋的真正源头,至于饲料来龙去脉、质量状况更是不得而知。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日前表示,近年来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水平整体逐步提高,但仍有个别饲料企业违法添加违禁药物和有害化学物质,一些饲料企业对进厂原料把关不严,饲料配方不合理、掺杂使假等问题仍然存在。对于有消息说,农业部将会同其他部门进一步修订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标准,农业部方面予以否认。农业部在去年6月就发布了饲料三聚氰胺检测标准。与此同时,农业部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坚持饲料中三聚氰胺零检出,并发布《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标准,组织开展“蛋白精”(主要成分是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的专项监测,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蛋白精”的违法企业。
今年10月16日,农业部重申继续严格执行《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标准,凡超过该判定值的非法饲料原料和产品,一律立即组织进行封存销毁和无害化处理,并对违法企业严厉查处,吊销相关证照,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尽管本次只是个别企业的个别批次产品被曝检出问题,但三聚氰胺的再次现身还是让不少消费者惴惴不安。对此,农业部方面明确表示,此次的三聚氰胺鸡蛋只是个案。
据介绍,在最近开展的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农业部共抽查2.27万批次饲料样品检测三聚氰胺含量,合格率为97.61%。对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全部封存销毁和无害化处理,并且对企业依法进行了查处。今年以来,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地西泮、呋喃唑酮等禁用药物检出率均为零,但对个别蛋白饲料原料中也检测出三聚氰胺的企业,全部封存销毁和无害化处理,并且对企业进行了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