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烫皮从原料的选取、加工、包装都是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生产。”日前,大余某食品厂厂长何惟明自豪地展示经“改头换面”的客家食品。据了解,顺利拿下QS质量认证的大余烫皮通过引入标准化生产线迅速抢占广东南雄等市场,成为大余县客家食品中的一项拳头产品。目前,大余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烫皮加工批发市场。该县沉寂多年的客家食品在标准化生产推动下焕发生机,展示旺盛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大余县以传统食品烫皮为突破口,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积极推广烫皮标准化生产。该县制定了大余县烫皮产业模式实施方案,采取“公司+农户+标准”方式发展烫皮产业,以烫皮产业协会为依托,为烫皮食品制定统一的外形包装。
标准化生产技术使大余县烫皮加工业告别“游兵散勇”式的作坊生产,步入正规化的“集团军”生产。在标准化技术的指导下,该县将23家烫皮加工小作坊整合成2家龙头企业,该县烫皮年产量由原来的8.5吨飙升到50吨,生产成本也由原来的每包1元下降到0.8元。一些农民加工户也成为了这两家烫皮生产企业的原料生产“工厂”,每年因此增收近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