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让爱岗敬业者大量涌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自然状态下,在类似100多号人的单位里,出现几位爱岗敬业者,是大概率事件,而出现几乎整体的爱岗敬业者,那是小概率事件,因为不可能100多人具备相同程度的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和作业环境。不仅如此,单从个人来说,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体现的职业素养也是有差别的。

  如何促使“出现整体的爱岗敬业者”这个事件从小概率向大概率转变,我个人认为:进行职业道德培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能很好地改善内在因素,除此以外,还应有外环境的影响力。

  外环境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产生的外环境影响,比如在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重新思考生命,重新洗涤心灵,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能表现出很高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是人为建立的微观环境带来的影响力,抽象点说是一个组织的内部文化,它通常体现在组织的作业制度和激励机制上。单单针对爱岗敬业这个问题,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一套完善的、系统的、能发挥个人的创造力与能动力的激励机制对“爱岗敬业者”的大量涌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一家企业生产出一批高品质的产品并不稀奇,难的是能持续地提供稳定品质的产品,这需要企业具备优秀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在这种体系运行可靠时,企业的产品品质才能保持持续稳定。“爱岗敬业者”的大量出现同样需要一个有效的体系来保障。这个体系的核心是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统治着管理学的思想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管理的核心是明确分工、细分流程、标准化作业,在这样的模式下,效率获得极大的提高。但这个模式也有缺陷,就是人被看成了“机械人”,而非“生物人”,个人如同机器,个人的情感、情绪、生理要求、欲望、思想被忽略,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也有许多企业错误地把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简化为“制度化”。没有制度要乱了套,但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这种不够,就是对人在组织中各种行为的认识。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萌芽、在中叶开始兴起的组织行为学解决了这个问题。

  作为一门新生科学,组织行为学关注人的行为动因以及如何对个人的激励,很好地弥补了“泰勒制”的一些缺陷,使得管理“两条腿走路”。所以,目前优秀的组织通常有这样的特征:在一个统一认可的基本价值体系(文化)下,一方面使用制度规范人的操作行为,另一方面使用激励机制开发人的潜能。在服务型的组织里更应该强调对人的激励。很高兴地看到,近几年里,单位开始注重这样的激励机制,从原来简单的评优到目前的多手段多方式的激励:轮岗、干部选拔、任命青年科技骨干等,这种手段能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当然,激励机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提高的问题:

  激励机制的基础不够完善。一个激励机制其发挥有效效应的基础是公正客观透明的评价机制。缺乏良好的开放性评价机制,那激励机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某些评价机制虽然在原则上非常合理,但光符合原则还不行,原则需要具体化,具体工作应该做得更细致。比如,是不是应该公开每一位获得激励的同志的先进事迹;是不是可以将评价(不仅指提拔干部)的结果更透明等。

  激励机制的宽度不够。不单单对德能勤廉全面发展的同志进行激励,也需要挖掘每个同志身上的局部闪光点。有些同志可能有些工作做得不是很好,但很用心做;有些同志在局部工作上有着过人的成就;有些同志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表现出非常的创造力。要想办法让这些闪光点形成一片亮丽的风景。

  激励机制还不够系统。比如:激励机制不单单包含本身的激励手段,也包括对其本身适用性有效性的评价等,这种评价包括这样一些问题:目前使用的激励机制符合组织文化吗?激励手段操作起来符合实际吗?激励方向是在解决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上吗?它能实现激励效果吗?等等,在目前很多单位似乎从没有做过这样系统的评价活动。

  本人相信,通过对激励机制的有效使用,能够增强内部微观环境的影响力,让一大批“爱岗敬业者”涌现出来。

作者:王昱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2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