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期货业协会在杭州召开了“2007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此次论坛引发了市场各方对期货分析师资格认证和管理问题的热议,期货分析师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谈谈对期货的认识。从本质上讲,期货是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的金融工具。严格来说,期货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它是依附于其他行业和其他市场而存在的。比如铜期货是不能脱离铜行业(包括产业链的上下游)而存在的,股指期货也不能脱离股票市场而存在。因此期货分析不能脱离相关的行业分析,否则期货分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以商品期货为例,期货分析师的工作一方面要从对相关行业的分析中去寻找期货价格变化的规律和价格变化的趋势,当然价格变化既包括绝对价格的变化也包括基差、合约间的价差和内外比价等相对价格的变化,另一方面,期货分析师又要利用研究成果服务于行业客户,指导他们利用期货对企业采购、销售和库存进行风险管理,同时也要利用研究成果服务于投资者利用期货进行投机、套利及组合投资等的资产管理活动。
期货是其他行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资产管理工具,这一属性是这个行业的最根本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期货分析师资格认证管理中,要突出分析师运用期货为投资者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不能就期货谈期货。因此期货分析师的资格认证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分析师对所研究的行业的知识的掌握,二是分析师对投资者需求方面的分析能力,三是满足投资者需求的能力,即为客户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其次,期货具有品种多样性和不同类型的品种行业差异很大的特点。如股指、外汇、利率等金融期货与国家的宏观经济联系紧密,但商品期货跟自身的供求联系更紧密,以农产品为例,天气的变化远比宏观经济景气度对商品的价格影响大,即使是商品期货,工业品、农产品和能源品种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在期货分析师的资格认证中要兼顾这一特点。
第三,搞期货分析师资格认证是为了提高期货分析师的专业水平,但本质上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和期货市场发展的需要。培养期货分析人才是期货公司人才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是期货公司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期货分析师资格认证要和期货公司对分析师的培养结合起来。当前期货公司和投资者需要的是通用型的人才,即在对期货工具的运用有较深认识的同时又对各期货品种有广泛的了解。但对某一品种或某一类型品种有专业研究的分析师,或者对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有较深研究的分析师,也是深受投资者喜爱和期货公司器重的。一个人很难做到既博又专,因此在分析师的资格认证中要突出专业水平。
第四,期货分析从来就没有一个既定的方法,以前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正是由于期货分析方法的多样性才不断推动着期货分析的发展,促进期货分析质量的提高。市场的多样性是由个体的个性来展现的,可以说个性的东西才是分析师的灵魂。所以我们在考核分析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考察分析师的个性化东西,当然,个性化的东西没有一个固定的考核标准,但笔者认为,在对分析师的资格认证中有必要将其作为考察内容。
总结以上四点,笔者认为,期货分析师的资格认证要突出专业性,注重分析师的实际技能,即服务投资者的能力考核,考试范围要有兼容性,允许分析师通过选择某一类品种甚至是某一品种的考试来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技能,另外,建议将分析师个性化的东西作为一项考察内容。形式上期货分析师的资格认证可以采用A+B卷的形式,A卷可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应允许分析师选择相应的品种;B卷可以是分析师提交的分析文章或对期货分析理解方面的论文,可以不拘形式。形象地讲,A卷是“规定动作”的考试, B卷是“自选动作”的展示。当然,参加期货分析师资格认证的既可以是期货从业人员,也可以是相关行业中从事期货工作的有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