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滨州电 日前,山东省博兴县质监局局长收到了两封店子镇菜农的特别感谢信。信中写道:“现在我们菜农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来,经济效益不断上升,多亏了县质监局的帮助。”店子镇菜农发自内心的这番话道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心声,也是该县质监局紧紧围绕当地县政府“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民兴县”工程,情系菜民标准护航,全力以赴帮助菜民实施标准化种植以来取得的又一硕果。
该县店子镇具有种植西红柿的天然气候条件,自1996年就开始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该县质监局紧紧围绕当地政府制订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帮扶菜农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使当地农民不断增产增收,赢得了当地政府和菜农的广泛赞誉。
突出一个“情”字,营造农业标准化实施的舆论氛围。该县质监局协调农业部门的县直分管同志、乡镇分管同志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参加了“博兴县农业标准化培训班”。针对有些菜农受“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农业标准化意识淡薄,该县质监局工作人员利用农闲时节上门到店子镇梨园村支部、西红柿蔬菜大棚内举办“农业标准化讲习班”30余起,发放农业标准化书籍500多册,面向店子镇菜农户发放《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开信。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菜农充分认识到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只有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只有走品牌经营,农业生产才能增产增收,打开销售市场,增加农业收入。
立足一个“严”字,规范种植模式。在该县质量技监局的牵头下,由县农业、科技、工商等部门组成立了帮扶小组,成立了《店子镇冬暖式大棚优质西红柿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店子镇优质西红柿农业标准生产示范区发展规划》,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优质冬暖式大棚西红柿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要求,根据店子镇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及农民的种植习惯起草了《无公害西红柿》和《冬暖式大棚番茄生产技术规范》两项标准,并带着草稿深入到菜农西红柿大棚内,征询菜农意见,细化操作规程,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精心打造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绿色蔬菜种植模式,手把手指导菜农广积增施农家肥,应用配方施肥、控施化肥和达标生产,并对西红柿种植户进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操作、统一供应农资、统一实施管理,确保了优质西红柿的标准化生产。
伴随着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引导菜农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原理,不断加大科技含量,先后引进和改良富硒西红柿、七彩椒等品种,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断施用特别研制的富硒肥剂,将无机硒元素成功导入蔬菜体内,通过蔬菜自身生命运动转化为有机营养硒,富集在果实中,成为不可多得的健康营养蔬菜。
把握一个“育”字,走品牌之路。该县质监局针对店子镇西红柿生产的这一产业优势,局领导结合质监局的职能作用,全面向县委、县政府就“优质西红柿”的发展品牌规划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赢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该县质监协调农业、工商等部门经多方奔走,使该县店子镇的西红柿逐渐走上品牌之路。2000年10月,店子镇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2002年4月,“博绿”西红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2007年11月15日,在该县质监局的大力协调和帮扶下,该县店子镇优质冬暖大棚西红柿种植国家标准化示范区,以高分通过市、县质监局验收组的审查验收。今年4月23日,在山东寿光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代表滨州市参展的店子镇优质西红柿生产示范基地生产的七彩椒,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评为优秀产品
在该县质监局的大力帮扶下,店子镇冬暖式蔬菜大棚,现已发展到15000亩,年产优质西红柿11万吨,年纯收入1.3亿元,成为滨州市蔬菜生产第一镇,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俄罗斯、香港等地,从以色列引进的“蔓西纳”富硒成串小西红柿畅销到济南银座商城。在店子镇蔬菜批发市场,菜农殷英超拿着一串“蔓西纳”富硒成串小西红柿拉着笔者的手高兴地说:“自从俺家蔬菜大棚种植的西红柿实施标准化种植以来,产量提高了,销路也越来越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