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监管码作为政府打击假冒商品、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可控性及普及力度上需加强,不能最后只落实到大企业身上,反而使一些造假的小企业成为漏网之鱼。
在电子监管码刚一推出时,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便针对啤酒行业难落实的情况,与质检总局进行了沟通,对电子监管码下一步如何有效实施,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琦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加强电子监管的宣传,让企业真正了解电子监管码的实际作用与推广意图,避免不必要的传言为推进工作造成阻碍;
二、电子监管码仅是打击假冒伪劣的手段之一,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防伪码上,质检部门应加强净化市场环境,打击终端商业贿赂等其他环节的工作,使电子监管码落实后的相继工作可以有效开展;
三、最为重要的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与企业沟通,多为企业着想,尽量减轻企业的各种负担,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企业的利益。
王琦着重对《华夏酒报》记者说:“质检部门在规范国内企业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洋酒的质量监控,尤其是国外进口的小包装产品,要使中国酒与洋酒处于同一竞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