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出了一件新鲜事儿:不麻烦交警,也不惊动城管,东城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用3条标准管住了3条著名的特色街。
这3条街巷,在京城可谓赫赫有名。一个是四合院民居保护区,充满浓郁京味胡同文化的南锣鼓巷;一个是首都时尚文化创意的品牌,昔日明清时期的皇家粮仓南新仓;一个是故宫紫禁城的近邻,如今荟萃全国百余种风味小吃的著名露天夜市东华门美食坊。
为给即将来临的奥运会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让到东城区游览的中外游客切实感受到高质量服务,同时又能对城区历史文化遗迹实施有效保护,更好地推动特色街经济的发展,东城区质监局继年初推出《簋街地区餐饮服务质量标准》之后,又研究制定了《南锣鼓巷文化休闲街》、《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区》和《东华门美食坊夜市经营服务规范》3条特色街的服务规范标准,并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范实施的目的,是为促进南锣鼓巷、南新仓特色商业街和东华门美食坊夜市和谐有序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休闲和商业环境,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提升游客和市民的满意度,创建和谐街区,打造特色街品牌,推动特色街软环境建设。规范文本发放到所有商户手中,进行公示和征求意见。商户和社区代表纷纷表示:特色街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商户和居民三方的共同维护,按照这些高透明度的标准去做,保管没错儿。
南锣鼓巷紧邻紫禁城,是历代皇族、名流显贵的聚居处,至今仍保留着对称分布16条胡同棋盘式格局的元代胡同院落,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品级最高的四合院居民区。巷内汇集了多家风格迥异的酒吧、餐吧、特色店、艺术工作室、客栈会所,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前来体验京味文化,感受历史风情和时尚气息。
因此,《南锣鼓巷文化休闲街》包括守法经营、诚信待客等基本要求;街内经营业态符合文化休闲特色定位,街区内具有代表风格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应保持原有风貌特色,设置专门标志,建筑景观与街区周围环境协调等特色要求;道路平整干净,建筑外观美观整洁,各种宣传栏、横幅标语等与整体景观和谐一致的环境要求;消防设施、必要的报警及监控装置、卫生设施及街区导游图指示牌等公共设施要求;店面装饰、布局、安全等经营要求和守法自治等管理要求,以及服务行业文明用语要求。鉴于南锣鼓巷特色街位于四合院保护区内,街区内及附近还有大量居民居住的实际情况,标准除了对经营管理、环境设施、安全生产等提出要求外,还强调了对街区传统风貌特色的体现和保护,以及限制商业活动扰民等要求。
南新仓为明清时期京都贮藏粮米的皇家粮仓之一,始建于明永乐七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与北京故宫同龄。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区是在挖掘传承古粮仓古朴肃静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与现代文化创意元素完美结合的时尚高雅的文化休闲场所。街区内既有艺术画廊、经典音乐传播中心等文化场所,又有中外特色风味餐厅、酒吧、茶苑等休闲空间,曾荣获北京商业文化创意品牌。《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区》包括:基本要求、特色要求、环境要求、公共设施要求、经营要求和管理要求,以及服务行业文明用语要求。由于南新仓特色街是利用古代粮仓为题材发展的,因此规范内容中突出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和对古粮仓的保护。
东华门美食坊夜市位于东安门大街北侧,东起东安门大街东口,西至东安门大街西口,毗邻王府井金街与故宫东华门,是北京市唯一的露天夜市。夜市荟萃了全国各地百余种风味小吃,深得中外游客喜爱,是一道融饮食文化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风景线。《东华门美食坊夜市经营服务规范》包括:安全卫生、诚信待客、优质服务、不越界经营的基本要求;摊位标识统一设计和设置、各种证件齐全、配套设施完整安全的环境与设施要求;着装整洁、文明经营等经营人员要求;原材料采购、加工、贮存、销售各个环节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职责明确到个人、岗位管理到细节、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培训制度等经营管理要求。由于美食坊夜市是北京市唯一经营餐饮露天夜市,业态单一,因此标准侧重对食品安全、消防用电安全、经营服务进行了规范。
东城区质监局负责人解释说,3条特色街管理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是在充分考虑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征求多方意见,反复修改论证后,因地制宜而确定的。《南锣鼓巷文化休闲街》和《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区》的管理标准着重在于引导两条特色街挖掘和展示北京历史文化,突出各自特色。而《东华门美食坊夜市经营服务规范》是对露天夜市餐饮经营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和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它针对夜市实际经营管理现状,提出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极大地增强了可操作性。3个标准将对促进首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保护作用。实践证明,标准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还能管好城市大街。用高标准“炼”成的特色街,无疑将更加体面靓丽,气韵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