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屏幕、超长待机、八个喇叭、功能强大的“山寨手机”,眼下在武汉的各大通信产品市场交易活跃,在年轻人中甚为流行。这类从“地下生产”向市场泛滥的移动通信产品,严重搅乱了通信产品的品牌形象。
据了解,“山寨手机”是沿海地区的“地下工厂”非法拼装的手机产品,其特点是以假乱真、以劣充优,且初步形成了一个制假售劣的灰色产业链。只要国内某品牌手机推出新款产品,通信产品市场上的同型“山寨手机”便指日可见。
最近,记者分别探访了武汉的大智路数码港和广埠屯资讯广场。在这两家大型手机市场,发现几乎每个柜台都在出售“山寨手机”。有一位店主说,今年上半年,他已卖了近百部“山寨手机”。另有一位店主告诉记者,2007年销售了近千部“山寨手机。”
尽管“山寨手机”未经过入网检测就直接进入市场,其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电磁辐射也大大超过安全系数,但是被采访的多位购机者却明知质量安全隐患和没有售后服务而不顾。因为“山寨手机”没有入网检测费和相关税费,其同类机型的售价一般要比正规手机便宜千元以上。
随后,记者就“山寨手机”的市场监管问题采访了有关部门。他们表示当前对“山寨手机”的监管存在着两大困难:一是难以监察,二是难以协调。通信产品市场的管理者放任自流,经营者躲躲闪闪,部分消费者愿打愿挨。
对此,业内人士提出建议:治理“山寨手机”应该疏堵结合,组织源头和市场的联合整治。尽快制定法律法规,鼓励群众举报监督,加大对制假售劣的打击力度。同时,对生产“山寨手机”的“地下工厂”,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整顿规范和重组转型,扶持他们合法生产自主品牌的通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