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全国质检系统卫生防疫抗震救灾纪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灾情,十万火急!

  防疫,重中之重!

  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出了19支192人组成的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泪水噙满眼眶,悲痛积压心头。在街道,在村庄,在学校,在灾区群众的集中点,在遗体掩埋地……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有身穿厚重的防护服、背负沉重的喷雾器的卫生防疫队队员忙碌的身影。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具有“四特”精神传统的质检人,在国难当头的非常时刻,又一次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庄严承诺!

  没有硝烟的战斗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继一系列行动和部署之后,5月16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党组书记、局长李长江强调,抗震救灾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对质检部门来说,如何配合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是当务之急。

  “紧急调配卫生处理专业工作队伍赶赴四川灾区,开展消杀灭工作,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提供有力支持。”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支树平、蒲长城的指示铿锵有力。

  当晚,国家质检总局卫生司立即着手,研究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

  大灾之后,如果出现大疫,便是灭顶之灾。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卫生司的每个人都明白,他们即将组织指挥的灾区卫生防疫处理就是一场“战争”,可能发生的大疫情则是“比拿枪的敌人更凶猛可怕的敌人”。

  这一夜,经过紧张研究,“作战”方案跃然纸上:选择具有卫生处理专业队伍且条件较好、能力较强的直属检验检疫局,组建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前往灾区;组织国家质检总局机关服务中心厦门卫生检疫技术研究所紧急生产并向灾区人民和抗震救援队伍提供10万份应急药盒,1万支驱蚊剂;组织向灾区援助第一批价值约40万元的卫生处理药品;倡议有关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向灾区捐助更多的卫生处理药械。

  5月17日,星期六。本该宁静的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大楼延续着前一夜的紧张与忙碌。卫生司司长陈晓枫、副司长马立新以及综合处处长赵阳都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

  “总局党组要求,今天就组织至少6支队伍赴四川灾区,每支10个人,大家抓紧落实!”陈晓枫望着马立新和赵阳,眼中满是期许。下午两点,李长江局长、蒲长城副局长将飞赴四川灾区检查指导质检部门抗震救灾工作,她将随同前往。

  一声令下,马立新和赵阳立刻行动。他们紧急联络江苏、广东、深圳、天津、宁波、厦门、辽宁、山东、重庆等检验检疫局,给每个局的一把手打电话。各局一听,都非常支持,纷纷表示愿意出人出物,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江苏局迅速启动应急方案。15分钟内,副局长陆永贵和卫生监管处、人事处、办公室和机关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齐聚局长车文毅办公室,很快确定了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队员的挑选方案。

  ——广东局局长李延辉立即召开紧急党组会,部署组建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事宜。当天晚上,广东局党组在白云机场为防疫队举行授旗仪式。当天深夜,广东局第一梯队急驰成都。

  ——“不能有任何耽误,今天务必组队出发!”深圳局局长刘胜利当机立断。20分钟后,紧急部署、确定人选、召集队员、后勤保障、技术指导……一切准备在3小时内完成。

  ——厦门局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了所有的集结,局长詹思明亲自为队员们壮行。

  ……

  不到下午1点,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的数量和人员就已落实到位,共有9支队伍90个人。

  下午4点,赵阳奔赴成都,到灾区一线现场协调服务队的工作和生活。9支队伍也先后从各地出发紧急支援灾区。尽管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的集结,每支队伍却均配备了充足的消毒药品、消毒器械、防护设备以及卫生处理宣传材料。

  与此同时,暂时留守北京总体协调卫生处理队伍派遣和药械调配的马立新,再次紧急通知天津、辽宁、江苏、宁波、山东、深圳、广东局组建第二批卫生防疫队伍,随时待命出发。同时,国家质检总局机关服务中心和中国检科院也分别组织了队伍整装待发。

  巴山蜀水神色冷峻,注视着掩埋遗体的废墟,注视着人头攒动的灾区群众安置点,注视着越来越多的蚊蝇飞绕。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昼夜兼程,60多个小时内,19支队伍192人相继火速赶赴灾区一线。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已58岁。

  鏖战灾情

  5月18日8点,成都望江宾馆。李长江局长对第一批到达的9支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伍做了简短而有力的誓师动员,并一一握手表示鼓励。

  “当前的抗震救灾和今后的灾后重建工作困难多、任务重,是一场有流血有牺牲的特殊战斗,质检系统就是要迎着困难上,发扬勇往直前的精神与连续作战的作风,经受考验,做得更好,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争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李长江局长的讲话,队员们听得热血沸腾。

  90分钟后,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队旗开始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前飘扬。90名队员来到了这个灾区最大的灾区群众安置点。

  “你们是来到这里的第一支卫生防疫队伍,灾区人民感谢你们!”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卫生防疫组组长紧紧拉着赵阳的手,不愿松开。

  九洲体育馆住着近5万名灾区群众,站在体育馆内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全是人,馆外广场上帐篷连着帐篷。由于当时抗震救灾的重点还放在救人上,苍蝇、蚊虫到处飞舞,生活垃圾遍地都是,防疫形势十分严峻。没有片刻停留,队员们立刻戴上头盔和口罩、穿上厚重防护服、背上沉重的背负式喷雾器,将消毒除虫药水洒遍体育馆内外每个需要处理的角落,坚决不留任何死角。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正当头顶,地面温度顿时窜到34℃。汗水很快湿透了大家的衣服,深绿色迷彩服上形成了一块块白渍斑。

  经过长达5个多小时的工作,队员们完成了约2万多平方米的消杀面积。之后,又主动请战,按照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下午3点,9支队伍分成3组,分赴北川、平武和安县。

  去往重灾区的路,到处是滑坡和塌方。常常刚转过第一道弯,就有一个巨石和泥土堆成的陡坡横在面前。每块石头都是松动的,每踩一脚都是烂泥。所谓的“路”,只是不久前有人踩出来的一条窄窄的足迹,仅容得下一只脚。

  右侧几寸之外,就是十几米深的悬崖,崖下是岷江翻滚奔腾的浊浪;而左侧是一眼望不到顶的数十丈高的峭壁,岩石结构早已松散,不停地滴着水,房子一样大的石块仿佛猛兽般悬在头顶上,随时可能呼啸着扑下来。

  经过艰难的跋涉,5月18日晚,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终于分别踏上了北川、平武和安县的土地。第二天,另外10支队伍已到达都江堰市。在每一个地方,灾区人民都向质检卫生防疫服务队伸出了热情的手:“你们来得太及时了,这里还没有进驻任何防疫队伍,消杀工作就全靠你们了。”

  到达北川的队伍,就住在北川中学。当时,中学现场救援已基本结束,死亡惨重,空气中已弥漫着刺鼻的尸臭味,天空中直升机一直在往返运送伤员和救灾物资。道路两边的废墟中能够看到许多外露的尸体手脚,消杀任务十分艰巨。

  平武的灾情也好不了多少,遗体大部分已拉走火化,但地势不好,交通不畅,通讯中断,历经多次余震后,山上时有滑坡。

  废墟、尸体、聚集的受灾群众和成堆的生活垃圾,刺痛了队员们的心。李长江局长“科学救灾,务实救灾”的指示言犹在耳,条件的艰难和周围灾民的困境让他们更加斗志昂扬。

  北川分队顾不上一路劳顿,到达的当晚就紧急对北川中学进行了消杀处理。19日,平武分队赶赴当地受灾最严重的平通镇,1天内完成了该镇及周边地区的防疫消毒处理。当晚,队员们不顾疲劳,连续作战,赶往另一重灾区南坝镇。宁波局小分队一行10人在队长郑剑宁的带领下,前往旧洲村开展消杀工作。晚上回来时,由于滑坡没有了路,全体队员只有忍饥挨饿,在车上过了一夜,第二天下午道路抢通后才回到驻地。安县分队也在第一时间深入河清镇、永新镇、永河镇,迅速对学校、医院、临时帐篷等区域开展消杀工作。都江堰市分队承包了14个居民安置点的消杀任务……

  在灾区人们总能看到这样一种场景:三人一组的质检卫生防疫服务队,二人作业、一人勘探地形,并监视随时可能发生的坍塌与滑坡险情。他们戴着头盔和口罩,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负数十斤重的喷雾器,挥汗如雨。

  5月22日上午,山东局55岁的队长赵丕华正带领该局防疫队在北川县城区进行消杀工作时,一位增援部队战士来到队伍面前,对赵丕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诚恳说道:“老同志,您这么大年龄还来支援抗震救灾,不简单啊!”

  在灾区,活跃的质检卫生防疫战士走到哪里,哪里就送来赞许的目光,送来由衷的赞叹。

  5月19日14时许,在北川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看到了一支正在从事消毒防疫工作的服务队。他很快就从服务队员的制服和帽徽上认出这是质检系统的队伍,便主动走过来,和大家亲切握手、交谈。当李克强副总理了解到服务队的作业流程时,他对这种科学的作业方法给予高度评价,并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这个方法值得推广。”

  5月22日19点左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行的车队路过北川县附近的任家坪收费站时,正在这里执行卫生防疫处理任务的质检卫生防疫服务队,为总理车队的所有车辆进行了消毒。看到全副武装、专注工作的国家质检总局卫生处理工作人员,温家宝总理向大家挥手示意,并露出满意的微笑。

  截至6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累计出动人员2311人次,消毒、杀虫面积3017万平方米,使用药品69619公斤,发放防疫宣传册6433份。他们用不分昼夜的专业工作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淡定,为灾区构筑了一道又一道健康防线。

  5月26日,由于绵阳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严峻,绵阳市召开了唐家山堰塞湖疏散群众工作广播电视动员大会,紧急做好撤离预案。而在唐家山堰塞湖3公里之外的北川县擂鼓镇,驻守在此的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防疫队伍却不受周围环境影响,依然进行着紧张的卫生处理工作。

  从质检卫生防疫队伍进驻的那一刻起,他们给灾区不仅仅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珍惜生命、健康生活的理念,播下了科学防疫的火种。国家质检总局中青年科技专家陆永昌组织平武县旧洲村、石坎乡、水关乡灾区群众50多人,开设临时帐篷学校,举行灾区群众卫生防疫知识培训。全国卫生检疫领域知名专家丁永健在工作间隙,整理了《灾区卫生防疫知识手册》,并发放到灾区群众手中,给当地留下一支“永不离开的防疫队”!

  后勤保障紧跟上

  “在这里,我们不能提供任何的生活保障,吃住的问题,就全靠你们自己解决了。”质检卫生防疫队伍每到一个地方,除了由衷的欢迎,听到的第二句话就是关于食宿的难题。

  “不等不靠,不给灾区添麻烦,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会勇往直前,坚持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质检卫生防疫队总是给出最响亮的回答。

  北川分队在武警消防部队的帮助下,在北川中学的操场上找到了3个小帐篷,将薄薄的编织袋往地上一铺,这里就是队员们栖身的场所。偏偏天公不作美,有几天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零星小雨,3个帐篷又容不下30来个人,许多队员便裹了件雨衣,在一旁的草地上躺了下来……

  平武分队驻营何家坝。19日凌晨两点,队员们找到一块约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支起帐篷,搭好了他们临时的家。然而,抵不住深夜山区的寒气逼人,大家围着篝火烤了一夜……

  灾区的夜,蚊子又大又多,空气又湿又冷。常常,大雨持续一夜又一夜,在哗哗的雨声中,雨水灌进帐篷,队员们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清晨,大家只是简单整理被浸湿的物品后,依然准时出现在救灾现场。

  在营地,干净的水特别稀缺,挥汗如雨的队员们,长时间被裹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却因为连着数天不能洗澡,腰部生出湿疹、股癣等皮肤病,痒痛难忍时束手无策。

  除了恶劣的住宿环境,一线队伍的供给也是个问题。忙碌了一天的队员们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帐篷时,用干毛巾使劲擦擦身上的汗水和雨水,吃一包没有开水泡的方便面,或几个小面包就着榨菜,便是解决了一日三餐。

  “再苦再累我们都顶得住,与灾区人民比,他们更苦;与解放军比,他们更累。能亲手为灾区群众出点力,纵使再苦再累,心里也坦然。”尽管吃口热饭、喝口热水只是奢望,尽管余震总是在灾区久久徘徊,队员们却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他们风趣地称面包夹火腿肠为“肉夹馍”,并乐观地“展望明天”:等到抗震救灾结束了,回去要好好吃一顿青菜,好好吃一顿肉,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前方他们在冲,后方我们来管”……一句句质朴言语的背后,是前线战士日夜奋战的场景,是后方干部职工时刻牵挂的心情。

  四川检验检疫局成立了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全力做好卫生防疫各项物资保障工作,并负责协调处理各项应急工作,为每个服务队配备了协调员和专职司机。

  5月21日,四川局物资运送车几乎是尾随抢通道路的工程车,向灾区一线送去了方便面、黄瓜、西红柿等物品。当天,马立新也到达灾区,为卫生防疫队伍带来霍乱菌苗、甲肝、流脑、百破疫苗各300份,请他们更好地做好自身防护工作。这天起,他频繁往返成都、绵阳、北川、平武、都江堰等地,组织协调一线卫生防疫工作,解决通讯联络、食宿等后勤保障困难。

  与此同时,质检大后方的后勤保障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在了解到前方急切需要卫生处理器械、药物、防护用品及一些个人生活用品时,国家质检总局机关服务中心紧急采购了19万元的物资,于21日发往灾区。广东局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采购设备31批次、消杀药品464箱、防护用品6936批、个人应急药品1001批,及时通过航空发运。小到一根棉签、一瓶万花油,都为队员们想到了。5月24日,重庆局送来了新鲜水果、蔬菜、牛奶、充气垫等各类物资及方便食品。25日,上海局捐赠的防潮被褥也发放到卫生防疫专业队伍一线人员手中……

  “后方的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如此关心,我们真是特别感动,特别欣慰,特别自豪,有咱们前方后方这样一个坚强的集体,在这里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我们都心情舒畅,一身轻松。”来自广东湛江的队员陈锦春、许炳芬含泪倾吐心声。

  5月24日晚,平武分队的驻地第一次有了电照明,队员们第一次喝上热水。26日,北川分队第一次接通电源,队员们第一次吃上米饭。27日,北川驻地第一个超大级厕所建成使用。

  最令人感动的事情,要数来自上级领导的无限关爱和深情叮咛。5月28日中午,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支树平冒着35°C的高温,代表总局党组来到灾区。在北川县柳林村村口他早早下车,疾步走向正在路边喷药消毒的两个队员,紧紧地握住了他们的手。在该村已倒塌的村委会路边,支树平向列队集中的60多位队员送上了亲切慰问和热情鼓励,他说:“总局挂念着你们,李长江局长挂念着你们,你们在抗震救灾中作出了贡献,为质检人争了光……”眼泛泪光的支树平提议和每个队合影留念,还为一些队员写下“感谢你们!”的赠言。临别时,支树平和每个队员紧紧握手,并对每一位队员都深情地说:“保重,多保重!”他还嘱托带队人:要想方设法确保队员们喝上热水,吃上热饭。

  在总局领导的关怀下,在全国质检系统的支持下,一线卫生防疫队伍生活明显改善。进入6月后,北川县擂鼓镇和平武县南坝镇两个工作点都用上了液化气罐,解决了煮饭的热源问题。随后又配备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为了保障队员们晚上能休息好,国家质检总局和四川局在一线的领导又四处筹措,给大家配置了行军床,安上了蚊帐。

  怎能不伸出双手?

  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除了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的忘我工作,除了质检全系统手挽手、肩并肩抗震救灾,最弥足珍贵的是,质检系统卫生防疫人把内心对受灾群众的情意,扩展到自身人生境界的高度,扩展到有限的卫生处理之外的实际援助行动中。

  重庆局的队员在日记中写道:5月22日,我们前往北川县城。一路上的道路,尽管已由解放军打通,然而路旁的巨石、变形的道路、被砸毁的车辆,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情,一路上大家默默无语。远远的,看到北川县城,仿佛笼罩在层层雾霭之中。随着汽车从几处巨石中辗转开出,我们进入了北川县城区。四处环视,一片一片的废墟,四处散落的物品,北川这座“死亡之城”让我们感到深深的孤寂和痛苦。

  事实上,一具具从瓦砾堆挖出的遗体,一张张痛失亲人的面孔,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队员们的胸膛,唤醒这些男儿“略显粗糙的心灵”。每次,在为即将掩埋的遇难者遗体实施消毒前,他们总是主动列队脱帽默哀一分钟,对死难者寄予无限哀思与尊重……

  “我们知道呈现在眼前的废墟与荒凉,曾经有过繁星般闪烁的万家灯火,曾经拥有温馨、欢快与眷念。但是,一切在一刹那间消失了。”队员们说起灾区,声音哽咽。

  宋云剑和于国升是北川分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都只有21岁。有一次在柳林村工作时,他们看到一位大娘抱着一个总是在啼哭的婴儿,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孩子刚3个多月大,双亲却在地震中丧生。断了母乳的孩子因无奶粉喂养,天天饿得哭个不停。望着那个哇哇哭闹的小家伙,宋云剑和于国升只剩下心碎。结束工作后一回到营地,他们俩连晚饭都没顾上吃,花了两个多小时跑遍了周围的救助站和小卖部,终于买到了适合喂养0~6个月婴儿吃的奶粉,并连夜送到了婴儿家中。婴儿的奶奶老泪纵横地说:“太感谢你们了,我要叫孩子永远记住你们,请你们留下名字吧!”

  绵阳市九洲体育馆的一所帐篷学校,有来自绵阳市各重灾县的300余名中小学生。这些孩子有半数家庭在地震中受到损害,有的甚至失去双亲成为孤儿。其中,二年级一班的20名孩子,分别来自北川县的7个乡镇,最大的9岁,最小的才7岁,地震灾害后,他们一无所有,无家可归,普遍缺少夏日换洗衣服和学习用品。

  5月30日11点左右,厦门局队员从帐篷学校返回驻地后,心情沉痛,眼含泪花,自发捐款1000余元,决定为该班每位同学捐赠一套衣服和学习文具。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正常上课,下午4点放学时,厦门局10名队员带着准备好的礼物再次来到学校。没有特别的仪式,也没有刻意安排的场面,只有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孩子们灿烂的微笑,天真的童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就是最好的回应。来自北川县禹里乡的小女孩王云菊略显羞涩地说:“谢谢来自厦门的叔叔们,你们不远千里来帮助我们,还带来这么多礼物,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闻听此言,队员黄剑峰深受感染,拉起小云菊的手笑着说:“谢谢你们,叔叔今天过了最有意义的一天。”

  在灾区,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而后方,类似的情景也一演再演。

  6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卫生司副司长范国珍正在办公室准备前去灾区的事宜,检疫查验处的许凤拿着2000元走了进来:“范司长,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就代我带去,给灾区孩子买点什么吧!”许凤自身并不宽裕,还有一个正要升初中的孩子。前几次捐款,她就捐得不少,现在又捐这么多,范国珍有些不忍地说:“许凤,你的心意灾区孩子领了,钱就留着下次捐款时再用吧。”许凤听了,泪流满面,她把钱往桌上一放,转头跑了出去。闻知此事的陈晓枫劝慰许凤:“你带一个孩子也挺不容易的,却难得还有这样的心。”许凤擦着泪哽咽着说:“我没问题,灾区孩子太苦了,想到他们,我就难受,忍不住要哭。”同许凤一样,从广东局来总局卫生司挂职的党容,尽管此前已为灾区捐款多次,此次却又让范国珍带给灾区孩子2000元。

  是啊,随着灾后重建家园工作的启动,灾区大地的伤口很快就能够愈合,但几十万受灾群众心中的伤口却只能慢慢地痊愈。也许10年,也许20年,也许更长。帐篷里痛失爱子的父母漠然的眼睛,劫后余生的孩子茫然失措的脸庞……

  “救灾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我们怎么能有理由不伸出自己的双手呢?”地震以来,质检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现在,抗震救灾的战斗还在继续,前往灾区执行任务的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员也换了一茬又一茬。19支队伍依旧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在北川、在汶川、在平武、在安县,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作者:孙霞云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1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