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多年的欧盟REACH制度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预注册。面对欧盟REACH法规,企业与政府部门似乎存在着一头冷一头热的尴尬情况,一些企业显然还未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事实上,从长远来看,开展REACH预注册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把握赢得对欧盟贸易主动权的良机。
参与才有话语权
作为目前世界上化学品方面目标最为远大的环保法令,欧盟将对大约3万多种化工产品和300万至500万种应用化学品的物品开展注册、检测、评估和市场准入等一系列工作。
中山检验检疫局分析人士表示,REACH预注册12月截止,时间已经很短,企业应当立即行动起来,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唯一代表,并在其帮助下加快了解REACH法规。这个大门一旦对企业关闭,就要重新谈判,直接注册所需数据庞大,工作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费用高昂。
“而如果不做预注册,今年12月1日后产品就不能出口欧洲,这一点是肯定的。”该分析人士如此表示。
据了解,化学品的生产企业、下游用户以及贸易商,无论以什么形式出口到欧洲,都会牵涉到REACH法规。中山检验检疫局分析人士指出,只有进行REACH预注册,才能掌握话语权,赢得对欧盟贸易的主动权。
是挑战更是机遇
对欧盟而言,REACH制度的实施将促进欧盟内部成员国化学工业更好地融合,有助于促进欧盟一体化进程。另外,欧盟采用REACH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市场准入的成本,提高国外企业在欧盟的投资、销售成本,这使欧盟化学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将越来越处于有利地位。
对我国而言,据估计,单就欧盟REACH法规,将使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5%以上,进口成本提高6%以上。我国化工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和利润都较低,而且其中危险化学品产量及出口量大、涉及种类多。REACH制度的实施将给我国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带来严峻的考验。2007年,中欧化工贸易额达到280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贸易额142亿美元。近几年我国向欧盟地区的出口仍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橡胶制品(包括胶鞋、轮胎等)、无机化工原料、染料、颜料、涂料、有机化工中间体和信息用化学品(磁带、磁盘等)居出口前列。
这位分析人士认为,REACH法规从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出发,对化学品实行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是禁用某些原料,而且还对整个生产工艺、劳动保护,甚至洗手间都有严格的标准。这就要求我国化学品生产企业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竞争力,采用国际标准,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尽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挑战将变成机遇,产品对欧盟出口将更加顺利。
纠正企业的五个误区
中山检验检疫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应对REACH预注册方面存在五个误区。
一是认为REACH仅涉及石油、化工、医药行业,除此之外的行业不受限制。事实上无论是独立存在的,还是存在于各种产品之中的化学物质均需注册、授权或被限制使用。
二是认为法规要求各种物质完成注册的时间跨度很大,长达十一年之久,企业可慢慢准备。事实上从2009年1月1日起,未注册或预注册的物质将分阶段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三是还有部分企业认为法规应对是政府机构的事情,思想上存在等停靠,有些企业指望别的企业先探路。事实上,法规的应对主体是企业,企业越早做准备,则企业就掌握了主动权和话语权。
四是企业应对预注册并不积极,认为只要在法规要求的年限内完成注册即可。殊不知,未进行预注册者将面临复杂、苛刻的与原注册者的谈判且须为注册所需化学数据支付高昂的检测费用。
五是轻工、机电、纺织、灯饰、汽车等下游行业认为自己属于法规注册豁免范围,因此法规的实施并不会对自身造成影响。而按照法规的要求,一旦欧盟的进口商或代理商或消费者提出要查看某产品的安全评估报告,则企业需在45天内提交报告。某空调生产企业为了完成空调机安全评估报告,光是收集各种化学物质的数据信息足足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才勉强收集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