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粽子国标与文牍主义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最近,由于端午节的临近,粽子大战的硝烟越来越浓,一些劣质粽子也不断出现在市场上。针对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决定要制定“粽子国家标准”了。听了这个消息,我不禁想到:如此重视某种食品的“国家标准”,难道,无数品类的食品,诸如:月饼、饺子、元宵、烧饼、油条、拉面、牛肉面以及各地无数的风味小吃等等,是不是都要一一制定国家标准?如果那样,“浩如烟海的国家标准”必将是一场”灾难”!

  我国的食品问题已经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伪劣、变质、有毒的食品时时危害人民的健康,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造成这样严重的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管不力甚或不作为!

  我认为,繁琐的、不务实的“标准”是典型的文牍主义!

  1901年,经历“庚子之变”后的清政府,在以皇帝名义下达的“罪己诏”中沉痛感慨:“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可见,文牍误国,即使是瞒顸的满清政府也已痛感其害。而今,现代化的管理部门却仍步其后尘,乐此不疲。

  所谓文牍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原本作为管理手段的文牍案卷掩饰、遮蔽管理(这里专指监管)工作目的本身,以烦琐、因循的程式化、形式化的文书、表格、“标准”为唯一目的,不务实际、不求实效。

  这种文牍习气我们并不陌生,小到身边各种耳熟能详年年套用、满纸陈词滥调的工作总结、业绩报告,以及为敷衍、蒙混学位、职称而东拼西凑的千篇一律的所谓论文、著作,大到早已司空见惯的机关衙门里各种层层转发再转发的文件,和那些密如织网的盖章又盖章的审批,都是见证。标准制定不少,实际效果却未达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时刻刻在威胁国人的健康。

  当然,作为一种通过调动各种资源,以达到特定工作目的组织化活动,管理的科学性质毋庸置疑,因此,承载各种规制、标准的文牍性规范是其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内容,但如何使文牍真正为管理所用。
作者:佚名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0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